服务热线:025-84827077 欢迎访问江苏省浙江商会官方网站!
首页 >> 浙商动态 >> 浙商动态

调查:海宁皮革变形记--金融危机中的"海宁微笑"

发布时间:2009-10-29 09:35:57
  编者按:   10月20日,浙江省统计局公布浙江经济三季报,前三季度浙江生产总值158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7%;1-9月的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2.2%,市场价格出现见底回升的拐点,而GDP增长率也出现逐季回升的势头。在此时点,早报记者赴海宁深入调查海宁皮革业一年来转型升级的经验和收获,从解剖一个区域经济的角度,为浙江各区域经济板块坚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提供借鉴。   海宁皮革变形记之一:解读   对于“皮革产业必须转型升级”这一提法,海宁的官员和企业似乎有着不同的理解。   在官员们看来,转型升级是摆脱金融危机影响、增强产品和企业自身竞争力、提升区域品牌的唯一路径,也是当下必走之路。“哪怕一个小小的数字变化,都让我们感到兴奋。”   在企业负责人看来,转型升级是一个需要人力、财力和时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人会胜出,也有人会被无情地淘汰出局。“这个蜕变的过程肯定要经历阵痛。”   看似南辕北辙,其实是殊途同归。两方的说法谁也没有否认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企业是想怎么让自己活得更好,政府在想怎么让产业得到更好发展,只是各自在不同层面上进行解读:一个站在面上,一个站在点上。   提及海宁,人们必言皮革。十几年来,从没有原材料的“一毛不拔”之地,发展到今天拥有超过40万平方米的中国皮革城、2062家皮革企业、7.3万从业大军。海宁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皮革生产基地和贸易集散中心。“海宁”与“皮革业”俨然是“‘皮’存‘毛’附”,不可分隔的两个名词。两者虽然不能完全划上等号,但举目全省,能以“海宁皮革”申请浙江区域品牌的,没有出其右者。   随着外贸环境、国内宏观调控等一系列政策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去年以来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各个皮革产销地都在向海宁看齐。而此时,海宁人却在一边低头查问题一边抬头求发展,他们把学习和竞争的对象瞄向了国外。   诚如中共嘉兴市委常委、海宁市委书记俞志宏所说,危机里自有商机,“差距就是海宁产业提升发展的空间。海宁传统产业,与其说是转型,不如说更需要提升。只要用先进装备武装自己,在工艺、品牌、环境治理等方面跟上去,发展前途无量。”   海宁皮革制造业开始从“纺锤型”向“哑铃型”转变——个别企业和产业群体都在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海宁皮革产业正努力向产业“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在创意、设计和营销上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在自主设计、研发领域,“诺之”凭借自身高端时尚的产品,不仅让阿玛尼主动伸出了橄榄枝,也让批发商愿意出高价买断其一个个的独家设计。   在创立品牌方面,“卡森”被移植到了国外,他们正用过硬的品质与极大的耐心创造着海宁皮革业的“第二春”。   在营销市场上,海宁人一方面踩稳本地市场,建设占地200亩的皮革城三期品牌风尚中心,决意引领世界皮革风尚。另一方面把脚步迈向省外,在辽宁佟二堡投资4.5亿元建设连锁皮革市场,将营销触角伸向遥远的东北亚。   每到下午5点钟打烊时间,数以千计的商户、销售员从海宁中国皮革城涌出,他们的脸上疲惫却充满微笑。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官员努力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的微笑,企业家之间互相撑扶的微笑,皮革城商户充满信心的微笑。   我们更是从中看到了——金融危机中的“海宁微笑”。   海宁皮革产业明年的日子会比今年好   “这张表看了就让人兴奋!你看这工业用电量噌噌往上涨啊!”看着今年海宁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和工业用电情况统计表,海宁市经济贸易局局长蒋钰明脸上泛起的笑容比窗外的阳光还要灿烂。   今年以来,海宁工业用电量一路攀升。到了6月份,工业用电量同比止跌反弹。   最近,海宁刚刚下发了“海宁皮革产业提升行动计划”,专门提出措施路径让海宁皮革产业整体转型升级。   素有“中国皮都”美誉的海宁,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后,将重振雄风,再露微笑。   一张令人兴奋的统计表   走在海宁皮都工业园,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皮革厂房。据了解,目前海宁一共有2062家皮革企业,从事皮革行业的人数有7万多人。   但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海宁皮革产业经受了一次严重的考验。经济总量上升速度减缓。   “美国的这次金融危机源于住房次贷问题。在美国,房屋和沙发等家具是一起出售的,他们的房子卖不动了,皮革也开始向下了。这个现象在2007年第四季度的指标就显现出来。”蒋钰明坦言,那时候压力非常大。   说到这里,蒋钰明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统计表。他热情洋溢地说,从去年到目前来看,海宁皮革产业还是滑坡的,但总势头基本抑制。   “你看从今年五六月开始,我们已经连续5个月用电量实现正增长。产出也在连续3个月正增长。照这么看,现在势头很好,明年我们的日子会好过。这张表是让人越看越开心!”   截至今年9月的统计,海宁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已经累计496亿元,与年初相比增长了6.3个百分点。   一个令人振奋的行动计划   蒋钰明告诉记者,今年海宁皮革产业出现两个怪现象。一个是今年好的企业特别好,比如诺之、白领氏,达到了历史以来最好的效益。另外一个是今年产量下降了,但利润率还是上涨的。   最近,一份名叫“海宁皮革产业提升行动计划”新鲜出炉。   翻开厚厚的行动计划,一张清新的海宁图景跃然纸上:海宁将力争通过三年计划,到2011年达到或基本达到皮革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0亿元。   蒋钰明介绍,为实现行动计划,政府拟出6条转型升级基本路径。包括引进箱包辅料经营户、培育精品皮衣产业群、放大上市公司、组建创意设计中心等具体措施。   海宁皮革变形记之二:皮革城--皮革时尚策源地的新雄心   海宁的皮革城,就像海宁的弄潮人一样,总是梦想凭借自己的身手,借助潮水的力量,站得更高,飞得更远,笑得更灿烂。   10月26日晚,中国证监会发布信息,发审委定于10月30日审核海宁中国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宁皮革城)的首发申请。而8天前,位于海宁市海州西路的海宁中国皮革城张灯结彩,皮革城第四期建设工程正式奠基。   资本市场和基础建设的两大动作正意味着,海宁中国皮革城这一皮革时尚的策源地再度启动了扩容和提升之旅。   资本运作,冲击A股上市   有关海宁皮革城准备上市的消息,资本市场并不陌生。2008年,公开报道曾经披露,海宁中国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有法表示:“皮革城正在做各种准备,希望2008年能在深圳中小板市场上市。”2009年,坊间又传闻皮革城有意借壳钱江生化上市……   而最确实的消息是,本周皮革城就将上会审查。按照公告信息,海宁皮革城本次计划在深交所发行7000万股A股,发行后总股本为2.8亿股。   公开信息显示,海宁中国皮革城商品交易额处于全国皮革专业市场领先地位。而此次发行募集资金将用于海宁中国皮革城三期工程项目除土地出让金之外的其余投资,该项目总投资估算6亿元,其中土地出让金1.39亿元,募集资金拟用于支付其余4.61亿元投资。   海宁中国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查加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直以来,我们公司都在筹划A股中小板上市;现在终于看到希望了。一旦上市成功,将更加有利于皮革城的长远发展。”   一位持有皮革城股份的行内人士笑着对记者说:“看到皮革城上市,我们这批从事了几十年皮革行业的老人们都很高兴。虽然,我们持有的股份不是很多,但皮革城的发展毕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我们非常兴奋。”   品牌输出,落子辽阳佟二堡   中国幅员辽阔,而海宁位于中国的华东地区。虽然皮革城在国内已经成为龙头市场,但是地理位置的差异,仍然给物流、流行趋势、市场占有、市场变化等带来了一些影响。于是,品牌输出,在外地建立皮革城分部,就成为海宁皮革城打破地域限制的不二选择。   外地建城的第一站选在了辽宁省辽阳市的佟二堡。佟二堡,是东北的“皮革之都”。因为北方寒冷,对皮革服装需求量较大,佟二堡的皮装、裘皮产业发展迅猛。当地有1000余家皮装裘皮企业;2008年,生产各类皮装及制品600万件,实现年销售额60亿元。   佟二堡海宁皮革城项目,由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投资4.5亿元建设,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预计将于2010年下半年开门迎客。建成后的佟二堡海宁皮革城将引进国内外众多的知名品牌,涵盖皮具箱包、皮革服装和裘皮服装等相关产品。而海宁皮革城的很多商户也会在佟二堡设立分公司。这样,海宁的皮革生产企业可以通过这样一条便捷的渠道,把产品销售到巨大的北方市场;与此同时,皮革城的知名度和魅力也将得到提升。   “这是海宁皮革城品牌输出的第一步。”查加林告诉记者,1994年,海宁皮革城建成,当年经营户只有几百家,销售额是5.8亿元;而2008年,经营户达到2000多家,年销售额近百亿。以前浙江的皮革城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的皮革城。“皮革城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效应,已经被人追捧。这个时候,我们有必要把皮革城真正推出去,让更多人了解皮革城。就如同LV到法国之外开店一样,我们也要把皮革城送到更多消费者、经营者的家门口。”   网络销售,再建网上皮革城   就在9月底,皮革城的网络销售渠道网上商城也正式上线了。曾是皮革城中皮装品牌“凯宾科特”创始人的韩加明成了皮革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CEO。   “网络公司前期投资500万元,9月28日正式上线,开始网络销售。”韩加明告诉记者,“按照皮革城的计划,我们要再造一个网络皮革城,在网上打出一番新天地。”   网络商城采用的是销售分成的模式。皮革城的商户,向网络公司提供自己的服装。由网络公司负责拍照、上传、销售。一旦销售成功,按照一定的比率由网络公司和商户分成。“目前,已经有40多家商户和我们合作了,各类服装有上千种。3年内,我们将把所有的商户全部纳入我们的网络销售渠道。届时,我们的网站将成为整合皮革城的B2C网上商城。”   “当然,我们现在也碰到了一些问题。”韩加明说,不少商户担心,网络销售会不会对实体店的销售产生冲击,是否会导致实体店受到影响。“这些,都是我们正在积极考虑急需解决的问题。不过,现在国外许多大牌也主动开设了网络低价销售,我想这应该是一个趋势,商户会逐渐理解的。”   引领时尚,抢夺第一时间   “虽然在国内市场上,我们是龙头;但在国际上,我们还存在差距。”查加林对记者说,“国内的皮革市场我们都去过,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我们的皮革服装具备领先地位。但是,和法国、意大利米兰、日本相比,我们则是潮流的跟随者。一些设计师认为,我们的时尚流行元素和他们相比,要晚半个月。”   与世界潮流同步,其中最缺乏的就是顶级的设计师。海宁地处长三角中心,连接上海、杭州、苏州,顶级的设计人才不约而同的把常住地放在了这三个城市,导致海宁缺乏高素质的设计人才。如何吸引他们来到海宁,成为皮革城、海宁市政府都在考虑的问题。   而海宁皮革城的解决之道是即将建成的21万平方米的“品牌基地”。2008年8月,海宁皮革城开建第三期——“皮革风尚中心”。中心由72幢小楼组成,每幢楼都是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品牌的基地。“通过这样的品牌基地,我们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企业、品牌入驻。有了这些‘名牌’,就必然能带进来优秀的设计师。从而逐步组成海宁皮革的风尚人才群,提升整个海宁的设计能力。”   现在,海宁皮革城每年都发布中国皮衣、裘皮的流行趋势,海宁皮衣的时尚附加值也在与日俱增。   做大平台 批发生产皮革富翁   到专业市场买东西,“价格水分”是不少消费者担心的问题。但是在海宁中国皮革城,消费者却能得到一种“价格安全感”。   查加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国内外的市场普遍存在价格管理的难题,我们也看到了。从去年开始,我们进行调控。首先,我们通过调整摊位的供应量,基本保证整个市场的租金处于长期稳定的状态,防止一些商家以租金上涨为由,提高商品价格。再者,我们开展‘质量、价格、服务管理提升’活动,要求商户把标价降下来,尽量实价销售。禁止出现三折以下的销售价;一旦商户采用‘标高价、卖低价’的方式经营,我们市场会进行处罚。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逐步形成了消费者所信赖的价格诚信市场。”   在皮革城一楼杭州路15号,记者采访了陈风箱包行的老板陈风。她是和海宁皮革城一起成长起来的商户。当年还只有两个小小的摊位的她,现在在皮革城的经营面积有500平方米,代理了4个品牌的箱包产品。   接受记者采访时,陈风一直面带笑容,说起皮革城给她带来的收益,陈风很兴奋:“现在,我已经是几个箱包厂家的大客户了,每年的销售额也不断增长;而这一切,都是站在皮革城这艘大船上才得到的。”  海宁皮革变形记之三:外贸皮革龙头上演“变形金刚”    “皮革业虽然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但它的生命力很强。”浙江卡森实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明发的这句话,代表着海宁皮革企业的心声。   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众多中小企业因为抵御不住寒流的摧残纷纷倒下。不过,对于一部分皮革企业的领跑者来说,这次危机让他们在思维和行动上开始学会“变通”,重新起步的他们已经看到了“微笑曲线”。卡森和蒙努这两家海宁皮革业中出口最多的企业就是其中的“变形金刚”。   卡森5年内开100家内销专卖店   细心的市民已经发现,在杭州秋涛路华东家具城里有一个名叫“卡森之家”的店铺。店内销售的皮沙发皮质柔软,做工精良。大家也许不知道,在2006年这一年,美国家具行业销售的每四套皮革沙发中,平均至少有一套是和这个店铺的皮沙发一样来自卡森。   浙江卡森实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明发告诉记者,卡森创立于1995年,至今已有着14年的家具出口历史。   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都是卡森产品最大的输出国。但是一场金融危机使得好景难长。“金融危机对我们这样的外贸企业影响很大。美国人房子都不要了,还会买我们的沙发吗?”张明发介绍,卡森的皮沙发占公司总出口的80%。在金融危机出现前的2007年,销售下滑的趋势就已经显现。   由于市场表现不佳,过去将90%以上的产品销往国外的市场定位,也不得不面临调整。在此之前,卡森在澳大利亚和英国一共开设了24家连锁店,于2002年在澳大利亚注册的“easyliving”品牌和2004年在伦敦注册的“emporio”品牌,都以平民化的经营方式和超市式的店铺设计取得了成功。   自感危机之后,卡森在2007年开始把这种模式转向内销市场。当年8月,卡森之家旗舰店在上海凯旋路闪亮登场,面积有6000多平方米,主打品牌为“Easyliving Furniture”,经营情况与市场反应都相当不错。随后在杭州、大连也相继开出专卖店。   卡森的规划是,五年内在全国主要的大中城市以专卖店、加盟店等形式迅速拓展市场,实现店铺规模100家以上,创国内的一流品牌。   国外养牛,国内制革   走进卡森总部大厅,一个绿色牛头的英文LOGO格外显眼。张明发解释说,公司取名“卡森”寓意为“上下一致,独木不成林”。LOGO上的两只牛角象征初生牛犊不怕虎,富有闯劲。而这两层意思在卡森转型升级中正好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往我们只做生皮加工和沙发,现在要再向两级延伸产业链。在生皮加工前端,我们自己养牛,屠宰以后,牛皮用来加工,牛肉销往国内。而在沙发的后端,我们开创自己的品牌。”   用张明发的话说,自创品牌道路走得很痛苦,现在基本不赚钱。2009年3月,卡森全资收购了英国Sofas UK公司。该公司在英国拥有26家专卖店,2008年销售收入1340万英镑,在英国有一定的知名度。通过海外并购,卡森进入了发达国家的零售市场,直接面对中高端消费者,跃升到了价值链的顶端。   一面在打自主品牌,一面产业调整。据张明发介绍,当初看到超市里卖的豆油60%靠进口,卡森便开始在巴西买地种起了大豆。现在已经有了第一批收成。   此外,不甘寂寞的卡森还喊着“做强制革业,做大房地产业”的口号进军了房地产市场。“我们参股了海宁皮革城的建设,在安徽、江苏也有房产项目,海南博鳌也有个项目即将动工。”   今年持平,明年回升   “皮革业虽然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但它的生命力很强。”采访中,张明发语重心长地说。   “国家或者地区的竞争力最终还是靠制造业,目前卡森投资的皮革之外的行业都只是短期效应。比如造房子,再过10年也许就饱和了。但是老百姓对于皮具的需求不会变。”   出于这样的认识,卡森将皮革列入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普通的升级只是产业链外延式的扩大,而不是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一套卖3000美元的皮沙发通过生产工艺的改进现在能卖到5000美元,这才是真正的产品升级。”   如今,卡森的发展模式由“做大做强”向“做优、做精、做专”转变,并将发展重点放在高附加值的汽车坐垫革产品的推广。现在卡森重点开发的绿色环保汽车坐垫革产品已进入市场拓展阶段。还与大众、福特、通用、马自达等汽车厂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无论是产量、销售收入还是市场份额,都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   今年1-9月,卡森实现外销1.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今年七八月时销售开始回升,10月订单略微增多。预计今年将比去年略增2-3个百分点。明年整个形势可能回升。”   蒙努从15人到9000人的跨越   走进蒙努的生产车间,一股淡淡的牛皮味道扑面而来。只见工人把一整张从美国进口的牛皮平铺在操作台上,然后按照模子,娴熟地用刀子划下一张小牛皮,打上编号,放在一边。   负责缝纫的工人接过这些小牛皮,在缝纫机上飞针走线。不一会儿,一个真皮沙发套就呈现在记者眼前。   “我们的牛皮从国外进口,在海宁生产成沙发套,再出口。”蒙努集团副总经理金训林一边带着记者参观一边介绍说。谁能想到这个曾拥有9000名工人的生产基地创办之初只有15名工人。   1993年7月,蒙努创始人、董事长岳姚祥带着10万元资金、15名工人起家,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家集皮革服装、布艺沙发套、真皮沙发套、皮革、成品沙发及进出口贸易于一体的全国大型企业。起步虽晚,但速度很快,一跃成为海宁皮革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金训林用三个数字向记者展示蒙努鼎盛时期的面貌。“2001年前,蒙努工厂占地面积是110亩,到2007年扩展到近1200亩;员工人数也由900人,发展到9000人;销售额从1亿元增加到33亿元。”   “这段时间是蒙努的飞速发展期,我们的生产规模扩大,销售额猛增,产品也从皮衣拓展到沙发、沙发套等。虽然不是用的蒙努商标,但在美国市场随处可见我们的OEM产品。”   蒙努的沙发套销售额占企业总额的90%以上,实现年产沙发套300万套。其中200万套出口到美国工厂,100万套自己再加工成皮沙发出口。   应对危机“缩紧拳头”   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蒙努迅速调整2007年后的下一个五年计划。   “我们认为公司前5年发展非常迅猛,后5年应该平稳发展,企业需要休整一下。”金训林说,其实早在2007年下半年蒙努的销售就开始受到影响,但那时候影响不大。2007年实现销售33亿元,去年这个数字为35亿元。问及今年的销售情况,金训林认为今年这个数字会再收缩一些。   “今年销售额比去年少,一方面是销售在萎缩,另一方面我们的规模也在压缩。”   据了解,蒙努压缩生产规模动用了“大手笔”。沙发和制革的生产规模分别压缩了近三分之一,皮装生产规模保持不变。员工人数从鼎盛时期的9000人锐减到现在的6000人不到。   “缩紧拳头”的另一方面,现在蒙努对订单的选择也变得“挑剔”。   “现在是有的放矢地接订单,专挑利润率高的做。一些具有市场前景的皮装款式微利也会接。虽然生产规模缩小,但还能保证利润空间。”   “粗粮细做”抢占市场   采访中,金训林介绍,蒙努一线工人的平均工资大约在2500元左右,这个酬劳可以与一些初级白领相媲美。他说,一个成熟的布衣工人培养大约需要一年时间,但是皮衣工人则需要两三年。   蒙努近年来积极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行强强联合,不断地从国内以及美国、菲律宾、新加坡、韩国等地引进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为蒙努实施名牌战略打好坚实的人本基础。   据中国皮革统计信息中心调查显示,蒙努品牌市场占有率从2003年的5.4%上升到了目前的6.7%,位居全国同行前列。   蒙努认准“粗粮细做”这条路径,比拼的是原材料和制作工艺。   “现在外部环境还没有完全恢复,美国市场原先需要1000万套的沙发,现在萎缩到600万套,要立于不败之地,就看谁抢先进入这600万套的市场。抢占的资本就是要拿出比别人更上乘的产品。”金训林说。   海宁皮革变形记之四:内销“微笑曲线”是这样炼成的   虽然说“倾巢之下,安有完卵”,但事实上,即使碰到了强大的金融危机,海宁皮革行业仍然有不少企业活得别样滋润。   浙江诺之服饰有限公司2009年销售额预计同比增长50%,白领氏集团的服装销售额也有大幅度增长;而因为原料成本下降,两家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可能要高于去年同期。   诺之从单纯OEM到设计研发   在海宁的皮革服装企业中,浙江诺之可能是最有时尚气息的一家。走近其位于海宁洛隆路的公司就能发现,和其他单纯的代加工企业有着不同的感觉。   外墙上的企业标识不大,很低调;但外墙的设计却是有棱有角,超现代。进入大厅之后,这种感觉更强烈,大量的不锈钢、金属装饰材料的运用,给人一种创意工作室的印象。   “在我这里,就是要多动脑子。”诺之服饰的董事长吴陆明对记者说,“否则,我们就不得不多动手、多出汗了。”   吴陆明告诉记者,他出生在一个裁缝世家,从小就学做衣服。1996年开始,他自己创业,做一些毛皮件。当时还给波司登做过皮毛领子。从2002年开始,吴陆明放弃皮毛行业,开始专业做皮衣。   “早的时候比较苦,都是来样加工。”吴陆明说,“企业拿一件衣服过来,让我们照样做几件。如果感觉还可以,就下单订货;如果觉得不好,立马走人。当时做一件皮衣,成本价几百元,可我们到手的利润却很少。做得非常辛苦,而绝大部分的利润都被销售企业拿走了。”   从那时候起,吴陆明就开始寻求新的解决办法。组织起自己的设计团队,开始设计自己的服装。“一开始,我们是在企业下订单的时候,拿两件样衣给他们看;如果看中,我们设计的样衣也给他们贴牌。后来,这些企业已经相信我们的设计水平了,于是主动要求到我们的样衣仓库里挑样。”吴陆明说,“我们自主设计的样衣利润,当然远远高于来样加工的。于是,这更加增强了我自主研发的信心。”   阿玛尼找上门来谈合作   在吴陆明的办公室,记者还看到,一个设计人台上披着一件米黄色阿玛尼的皮衣。   吴陆明告诉记者:“我们正在和阿玛尼洽谈合作,可能会成为阿玛尼的代加工公司。”原来,吴陆明和阿玛尼公司已经接触近一年了,阿玛尼公司到诺之考察过员工福利、食堂、宿舍、厂房,还要求诺之做过几件样衣。双方都有意向,进行皮革服装上的加工合作。   “为国际大牌代加工的利润,肯定要远高于普通的来料加工;与此同时,这也是我们逐渐提高自身水平的机会。”吴陆明说。   流行元素,明年将是渐变的天下   在诺之的成品服装展示间,记者看到了该公司今年设计的女式皮服。颜色靓丽,设计也别具一格。   一位来自温州的客商告诉记者:“我做的是我们当地的一个品牌服装,每年都到诺之来看样,下订单,销售情况非常好。”   吴陆明说,“我们公司设计的服装,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力。这和我们持续关注时尚、追逐时尚是分不开的。我们公司的设计团队,会关注巴黎、米兰、伦敦的时尚发布,也会去日本、韩国等地现场考察,不断提高自己,与世界接轨。”   他拿出一件刚刚打样的米黄渐变色机车服对记者说:“这就是我们今年的新品,皮料轻薄;颜色鲜亮,而且从上到下逐渐变淡,富于变化。很多客户一看到,就非常喜欢。我很欣慰,我想,我们自主研发的路走对了。将来,我们的诺之会越来越好地走下去。”   白领氏代加工也能创出名牌   在海宁皮革行业,可能没有人不知道白领氏集团的。在不少人眼里,白领氏就是皮革行业OEM的“创始人”。   白领氏集团的董事长钱心禹以前还仅仅是个集体企业的印染工。1994年,他买了两块三夹板,拼成了一个工作台,开始加工皮革服装。后来,他进入海宁皮革城;在皮革城里,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1年,白领氏凭借自己设计、销售,已经成为海宁知名的皮革服装生产企业。可是钱心禹发现,自己企业的产值一直无法持续提高,总是稳定在两三万件一年的水平。   聪明的钱心禹开始考虑能不能把服装的销售对象,从消费者转变为没有皮革服装的品牌服装企业。他的第一个目标是当时的知名企业上海蓝豹。   “我把我生产的皮服送到蓝豹,说明想法。当时蓝豹的老总同意尝试一下,于是给了我一件外国皮服,让我看样做几件试试。几天后,我把样子送过去了。蓝豹觉得不错,于是给我订了200件,并且要求我贴上蓝豹的商标。这就是我的第一单OEM订单。”钱心禹对记者说,“当时我的出厂价是1200元一件,但是在商场里卖到6800元一件。一个星期之后,蓝豹又下单500件。”   有了蓝豹的成功,白领氏的OEM生产就逐渐开始放大了。就在蓝豹皮衣迅速走红的同时,罗蒙、七匹狼等不少品牌都找上门来。   2001年下半年,白领氏已经承接了10多个品牌的OEM订单。2002年,不少同行知道了这样的奥秘,于是OEM在海宁盛行起来。   “现在,很多朋友、同行在聊天的时候,都谈到要慢慢放弃OEM,自创品牌,吃利润的大头,慢慢成为名牌。但是我有我的想法。”钱心禹说,“我觉得,做OEM中的名牌,也是名牌,而不是一定要自己注册一个品牌,把这个品牌做大。我要做的就是逐步提高自身产品的附加值,慢慢做OEM中的名牌,专门为中国名牌、世界名牌做OEM,这也是创造品牌。”   转型突破行业天花板   2008年,白领氏皮革业的销售额做到了创业以来的最高状态,年销售皮革服装1.3亿元,在海宁皮革服装企业中数一数二。   但是让钱心禹焦虑的事情也出来了——似乎,这就是一个相对的顶了,很难继续做大。另外,和国外同行相比,随着国内人员成本的逐渐提高,中国的皮革服装行业已经不再具备人力资源优势。一些利润低的猪皮生产企业,已经遭遇市场淘汰,或者转入别的国家。与此同时,服装用高档羊皮资源也是有限的,市场需求增加,其原料成本也在不断攀升。   “皮革行业正在面临成本严重提高的窘境。”钱心禹说,“所以,我在考虑慢慢地从量到质的转变,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保证企业利润。”   据了解,目前白领氏已经开始为法国的乔治专业加工皮装。此外,白领氏还是阿迪达斯全球唯一的皮革运动装供应商。   钱心禹的房地产思辨   有了皮服的基础,浙江商人的大胆和进取精神便完全释放出来。   “从2001年开始,我就进入了房地产行业。”钱心禹对记者说,“当时,我是个人买房子,可是买一套赚一套,赚了不少钱;我就想干嘛不自己买地造房呢?于是我成立了自己的房地产开发公司,造房子。这几年在房地产低潮期一共拿了五块土地。后来,自己感觉有些房子建得很不错,有点舍不得卖。于是,我留下来,开酒店。现在我在海宁的香榭丽酒店已经发展得比较稳定了。另一家新的酒店也即将开张。”   “不过,我觉得房地产行业近几年可能持续增长,但看看当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历史,房地产泡沫终究有破灭的一天。我不能把自己所有的资源都压在这样一个高回报又高风险的行业上。”钱心禹于是又开始向其他行业发展。这次他看中的是动漫产业。   现在,钱心禹已经以4200万元的投资,成为开发虹猫蓝兔的“宏梦卡通”公司的第四大股东。“我非常看好这个行业。这个行业的知识产权收益很可能现在都无法想象。如果将来成功上市,这一投资很可能会有10倍、20倍的收益。到那时候,我就会只做两个产业,一个是我起步的皮革服装,另外一个就是风险投资。”   刚走进海宁市府大楼一间办公室,一位身材高大的男士看到记者肩上的皮包,马上问:“是在海宁皮革城买的吗?真的还是假的?如果是假的我马上查处!”   这一问,使记者还没来得及反应,原来他就是中共嘉兴市委常委、海宁市委书记俞志宏。不过,就是这一问让人领略到身为海宁父母官,他对当地皮革产业转型升级的魄力和勇气。     记者:有人认为海宁的皮革产业发展到了尽头,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俞志宏:海宁皮革产业的确存在一些问题,皮革产品市场拓展也存在问题。加上这次金融危机,又给海宁皮革各行业当头一棒,尤其是成品沙发、沙发套出口企业。   今年4月,我们一行9人去了德、法、意三国考察。原以为金融危机下发展机会会少一些,但现在感觉走出去就是机会。   2009年是国际金融危机持续的一年,这股寒流也对欧洲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但考察团走访过的一些企业都主动表达了进军中国、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意愿,更是让我们看到招商引资的机遇、合作共赢的前景。   欧洲企业有项目、有技术,但缺市场、缺资金,而海宁恰恰有市场、有资金,但缺项目、缺技术,互补合作的空间十分广阔。   出去一趟才发现,海宁皮革跟欧洲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个差距坚定了我们发展海宁皮革产业的信心。     记者:海宁皮革产业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了吗?   俞志宏:2008年是海宁皮革产业最困难的一年,而现在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我认为,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中国而言不是金融危机,而是产业危机。它对国内经济的冲击要一分为二。从去年看是坏事,从今后看却是好事。它逼着我们改进发展模式,从企业自己单打独斗变成让企业之间互相合作发展,同一个产业的企业以联合体的形式共同走出去。   记者:抗击金融危机,政府做了哪些事?   俞志宏:那个时候,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要让企业感觉到是与政府高度融合在一起的。   我们在去年5月份开展了企业服务月,政府派出10多个工作组下到每个企业,为他们排忧解难。这个举措是全省率先的。我们提出要把海宁打造成全省“收费最低、服务最优”的城市。   今年我们又邀请骨干企业与党委政府一起到江苏、山东等地考察,让企业感觉到政府要做的不光是减少费用,而是给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心。     记者:海宁皮革产业转型升级面临哪些困难?   俞志宏:海宁皮革产业从特色产业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发展,现在关键是做两篇文章,一个是创新发展,一个是提升发展。   我们缺品牌,现在海宁皮革企业在国内有品牌的只占到30%,大多数企业以OEM的形式存在。这样的企业品牌效益不大。我们还缺理念,我们往往没有跳出海宁看皮革,或者从全球的角度看皮革。另外,还缺专业人才,尤其是研发、管理、设计人才。     记者:今后海宁皮革产业将如何规划?有什么目标吗?   俞志宏:我个人觉得,海宁皮革就算不能达到世界顶级水平,但至少要靠近或者接近世界顶级水平。   在国内,海宁皮革产业在规模、生产销售、引领潮流方面,算是中国皮革的领头羊之一。   接下来,海宁皮革要“走出去”。向南走,发展箱包和原辅料,可以把南方的原辅料企业拉过来,生产厂家吸引过来;向北走,到河北、辽宁拓展季节性销售。   总体来说,海宁皮革产业量的发展空间不够大,但质的空间还很大。以往我们只注意了量的扩大化,现在是要量质并举,以质为主。     记者:听说您一来海宁就狠抓皮革城里的山寨版皮包?   俞志宏:是的,我刚来海宁,就罚了一家偷偷贩卖盗版名牌皮包的商铺,一共罚了他150万元。   我一个中学同学曾经在海宁买了个箱子,装好行李刚下楼梯,箱子就破了,他发誓再也不买海宁皮革产品了。这个例子我在很多场合都说过。   为了防止皮革城商铺倒卖假货,商铺租金下压,商铺投放周期也缩短了。为的就是让大家做真正的市场。让他们通过正常的市场行为赢得相对稳定的利润空间。不允许商户乱标价坑人,这样留不住回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