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商60亿资金投向农业 500多工商企业带资进入
发布时间:2009-11-06 09:13:13
晚上6点半,潘阿叨一边吃饭,一边跟妻子子女们汇报着最新情况:“今天大猪小猪加起来总共有5681头了,几只母猪明天看来会生,不知道会有几头。”家人已经习惯每天晚饭时间听他谈猪。
让记者感兴趣的是,这“猪倌”是个在房地产行业浸淫了20多年的温州商人,实力雄厚。“现在在江苏、河南、甘肃都还有市场在建,但我主要精力都放在养猪上了。”潘阿叨是浙江康顺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今年54岁,1个月前,去年开始养的猪开卖了,1900多头猪进入市场产生了效益。他似乎做农业上了瘾,几个月前,又在乐清四都乡包了200多亩荒地,引进台湾红蜜柚,要建一个果园。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温州市已经有500多家工商企业进入农业,投入资金达60亿。”温州市农业局局长方勇军告诉记者,最近他们刚做了一个温州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调查,发现不管从投资额还是数量,从工贸行业进入农业的队伍在扩大。
圈地千亩,乐当茶农果农
叶周松原来是温州鞋大军中的一员,追溯其做鞋子的历史,用他的话讲,“我开始做鞋的时候,温州还没几家做的。”而今,鞋厂交给别人打理了,自己一门心思扑在了高山蔬菜加工上。
2004年,做惯了皮鞋销售行业的叶周松,抛下人脉关系和蒸蒸日上的皮鞋产业,不顾家人和朋友的疑虑,成立高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买下了温州食品研究所这一研究成果,将其取名为——山农泡菜。“做泡菜利润有时还没有鞋子高,但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它是一个非常稳定的行业,可以传承下去的朝阳行业。”叶周松很看好农业加工行业。
采访中,记者发现,这批涉足农业的温州新农民出生各异,苍南县藻溪镇的郑计用原来从事建筑行业,回来承包了1000多亩荒山,种植马蹄笋进行加工;永嘉县的徐林原来从事饮料和房地产行业,转向食品加工行业;文成县百丈漈镇的赵富荣,在西班牙从事贸易,回来开发1100多亩茶叶,当起了茶农……
去年刚编入农业大军的还有温州东瓯食品有限公司,原从事流通行业,去年一次性投入农产品加工就达3000多万元;做服装的森马集团前期投资800万元,在泽雅龙头村建立瓯柑基地。
新投资客更有管理头脑
“我没什么文化,年纪也大了,所以就回来养养猪。”潘阿叨穿着朴素,一口带着温州腔的普通话确实让采访有些吃力,别被他的外表所迷惑,他绝对是个新潮的“猪倌”。看一下他的养猪场你就知道了。
干净整洁那是不用说了,只要肯投入设备就行了。因为原来一直从事地产行业,潘阿叨直接将营利业务延伸到生猪养殖周边产业上,“康顺”自主研制猪舍架空隔板,出资32万元专门开发模具制造,生产出的隔板,除了自用,也成为向其他养猪场销售的副产品。
虽然读书是不多,但潘阿叨的管理水平绝对不低,他从四川宜宾、广西柳州等地聘用的管理人员,借鉴地产营销的薪酬分配方法,每年在保底工资外,设定“母猪年产商品猪头数和成活率”标准。年终如果业绩超标,超出部分管理人员再抽取提成。
“我们的泡菜可以放一年,因为不是用盐腌制的,而是用乳酸菌,我们的原料不是普通田里的,都是精选海拔600米的泽雅高山无污染蔬菜基地。”叶周松很自豪。如今,只有100多人的公司已经有了专门的研发部门,还专门请了几个硕士,来做产品研发。
“现在来投资农业的,不是有技术就是有产品优势,而且跟传统农民相比,这些从工商业打拼过的投资人更有管理头脑,这样农业才能做大成为产业。”方勇军说。
记者手记
温州人的钱为啥爱进农业
温州人的钱到哪里去了?每年,大家都要思忖这个问题。
楼市、债市,到山西包煤到新疆开油田,到海外去开市场,甚至有温州人把钱投到了阿拉伯电视台,选择项可以列出一长溜。
很少有人会想到,精明的温州人会把钱投向农业,而且几千万几亿地投,渐成规模。在很多人看来,农业回报慢,产业规模做不上去,不符合温州人赚快钱、赚大钱的脾性。
记者挖出的事实,自己也觉得惊讶,但数据不会说谎。
几年前,温州市政府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鼓励在外创业的温州商人回来投资,这几年对农业扶持又特别大,这让潘阿叨们尝到了甜头。“很多税收都是减免的,为猪仔们保险,政府替我出了90%的保险费,要土地,办手续都非常快。”潘阿叨说,利润虽然有限,但风险比原来从事的行业要小很多,而且,跟房地产比,不用整天拿着文件到处批,看人脸色,还经常担心政策变化。做农业真的让他感觉压力小了好多,每天流连山涧田畔。
温州土地寸土寸金,有钱的房地产商也不一定拿得到,对于农业龙头企业,政府却是很支持,这让这个做鞋几十年的叶周松感触很深。
经过风风雨雨的洗礼,追逐暴利温商开始追求稳定又有潜力的行业,很多人为农业投了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