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4万农民种老外的地赚世界的钱
发布时间:2010-03-17 10:21:38
一个美国华侨给温岭的“西瓜大王”彭友达打电话,想请他去美国合作种西瓜。“世博会期间他就会来温岭和我谈合作细节。”之前就已经把西瓜种到缅甸去的彭友达说,美国、日本和韩国都是他下一个“西瓜庄园”的考察地。
事实上,浙江农民出国种地已经屡见不鲜:温州农民去美国旧金山种苗木,金华农民去乌拉圭承包葡萄基地,台州、温州、丽水等地的农民则把茄子大棚搭在了非洲尼罗河畔。据浙江省商务厅外经处统计,截至2009年底,该省经核准的“走出去”农业企业(组织)达90余家,涉及人数4万多人,对外投资总额1.76亿美元,涉及农副产品、林业、渔业、养殖业等。
彭友达是2006年开始他的“跨国包田”经历的,他说,去缅甸种瓜,除了自然环境更适合外,主要是出于成本的考虑,“2006年在国内种瓜雇一个工人一般要40元/天,而缅甸的价格是5元/天;在土地方面,国内每年的承包价格为1000元/亩,缅甸只要45元/亩。”另外,从2005年开始,中国和缅甸就开始实施水果的零关税政策,让彭友达免除了运产品回国销售的最后一丝顾虑。
2007年产量达3.5万吨,彭友达把这些西瓜都运回国内销售,“运输成本方面,平摊到每斤瓜上大约只要0.7元,这些西瓜运到北京、天津、上海和浙江等地销售,一斤能卖到3元以上。”当年,他就赚了100多万元。
除了成本因素外,比国内高出许多的农产品价格也是吸引浙江农民走出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阿塞拜疆,当地饭店里蔬菜价格贵得让人吃惊,最便宜的一盘蔬菜沙拉高达8欧元,折合人民币80元,非洲苏丹喀土穆的大米平均卖2美元/公斤以上(折合人民币约14元),西红柿6美元/公斤(折合人民币约40元)左右。这主要是因为非洲地区以重工业为主,农业相当落后,因此蔬菜水果等农作物价格非常高。
青田人王加建嗅到了其中的商机:2007年他在当地找到一块40余亩的土地,建起立体式农业快繁基地,采用无土栽培和计算机全自动化管理,种植10余个品种的瓜果,农业技师均来自中国国内。目前,阿塞拜疆已经有不少浙江人承包种植的菜场,一般都雇请浙江省内的农民进行田间管理,总人数在100人左右。
磐安县农业局的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仅到日本去种植菌菇的磐安农民就有20多人,日韩和欧美不少地区都有磐安农民的身影。磐安农业局的负责人介绍,国内只能卖到10元/公斤的食用菌菇,在韩国能卖到人民币80元/公斤左右。
不过,“走出去”并非都能一帆风顺。曾去乌兹别克斯坦投资办缫丝厂的一些浙江丝绸纺织企业,就遭遇经营失败。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认为,国外投资面临语言和政策上的不同,加上出去的农民和带出去的员工虽然在农业方面都是能手,但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存在很多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他建议投资者除了成本核算以及考察市场外,还要进行详尽的技术、财务、商务和法律调查,以及对投资国的文化、风俗、宗教以及项目所在地的社区情况做深入了解,缺少任何一个环节的调查和评估,都有可能给项目运作带来致命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