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很受伤今年怎么办? 温州商人谋钱新动向
发布时间:2010-02-20 09:25:36
还没过完春节,远在沈阳的王峰就准备赶往温州。作为奥康集团的加盟商,他获得了由公司免费提供的EMBA培训。
这次,和王峰一起参加培训的共有80名加盟商。同时,还将有200名奥康的一线员工参加新年的岗位培训。
“今年集团为员工培训的预算超过了1000万。”奥康集团人力资源总监江兴华介绍说。
同样的“花大钱培训员工”行为,在温州民企间,成为了一种风气。
于丹来给一线员工上课
奥康集团的员工培训非常系统,他们有一个“黄埔军校”奥康大学。“奥康大学分为四个学院,有领导力学院、专卖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学院和生产技术学院。”奥康大学课程研发部部长邓卫国说。
“今年的培训预算第一次突破了1000万,是因为我们扩大了学员的范围,让更多的员工能接受公司的培训。”而老师来头都不小,有北师大的于丹教授、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院的首席专家刘红松教授、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朱善利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彭剑锋教授等。
像只有初中学历的张高中,在不到三年时间里,就是通过奥康大学的培训,从一名普通员工升到了集团下属的一个鞋厂厂长岗位。
学费报销列入公司预算
森马集团从今年开始,将员工的自考、成考等学历学习的学费报销列入公司预算。该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以此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自我充电。
报喜鸟集团也开设了企业大学堂,并与复旦大学、人民大学等高校合作,设立MBA课程。报喜鸟人力资源部总监张羽表示,员工的学费(包括其他学习费用)全部由公司承担。课程为两年,员工可以通过全国统考获得学位证书或学历证书。
类似的还有温州伯特利阀门集团,他们今年制订了职工素质提升的一揽子计划,其中一项举措就是和温州机电技师学院合作,开办“伯特利车工焊工双证班”,邀请该校教师讲授车工焊工理论知识,并现场指导作业。参加“双证班”培训后,不少一线员工顺利通过了温州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考核,获得技师职业资格认证。该公司人力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说:“今年的培训力度比往年都要大,培训投入经费增长80%。”
员工学完跳槽怎么办
这个问题,很多温州民企一开始都很有顾虑。
奥康大学课程研发部部长邓卫国说:“我们觉得,一方面公司系统的员工培训,对于很多职工来说,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他们享受过这种制度带来的好处后,对企业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感。而另一方面,我们用公司的企业文化去凝聚员工,当他们适应了这种文化之后,离开了公司,可能会不适应或者怀念这种工作氛围,最后也会回到公司的。这样的例子,在我们奥康有不少。所以,我们并不担心接受过公司系统培训的员工,会跳槽离开。”
温州民企为什么花大钱培训员工
温州大学商学院教授张一力:
“员工读书,老板埋单”,是企业高素质的表现。提升了员工的综合素质,其实也就等于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力量。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应该同步促进员工的成长,如此才能相得益彰,否则就难以两全其美。企业最终的竞争是靠创新,创新的源泉就在于不断更新知识和理念的员工们。
这个春节对于他们来说,显得焦虑很多。
周德文是他们中的一个代言人。担任了近10年的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这让他在当地政商界游刃有余。
“今年春节,接触的很多温州老板,都比较着急,甚至说是焦虑。”周德文昨天这样对我说。
电话里背景比较嘈杂,显然又是在一个聚会当中,不过没多久,嘈杂声就没有了。他走到了僻静处,和我说话——和大多数的温州人一样,细心或者说是主动替对方考虑是他们天生的基因。而这恰恰是商业竞争中,最不能或缺的一个因素。
情况听起来,似乎并没有比想象的糟糕,但已经足够让这些温州老板们寒心了。过去的一年,对于他们来说,值得高兴的事情不多:
2009年6月俄罗斯的“灰色清关事件”,温州商人损失超过8亿美元;
年底迪拜爆出债务危机,温商折戟迪拜房市的消息同时传出,据说有人20亿资金被套牢;
而山西的煤改,更是把温州的千亿民间资本“扫地出门”。
……
“其实他们并没有痛苦这一系列事件给他们所带来的损失。他们担忧的,其实是手中的钱该往哪里去。”周德文说。
事实也确实如此。
朱林是温州瑞安的一个普通老板,早在10年前就已经上了千万级别。而他这一次“更有钱了”。“我现在基本没有什么投资,企业几年前就卖给了合伙人,以前投资过的小水电、小煤矿,被退了回来。”现在,朱林手中除了几套房子,几乎没什么固定资产。
“全都成了现金,睡在银行里。”他无奈地说。
这里有一组数据:去年年底,温州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超过了5000亿元,比年初新增了近1000亿元。而在2008年年初,存款余额还不到2000亿元。
朱林说,这是近20年来,从没有过的情况。“这不是什么好事。物价在涨,这些钱摆在银行里,等于是在亏。”
他说,这个春节里,他逢人便问,今年大家准备做什么生意?可是,好多人都和他一样,也渴望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让钱找到项目,永远是一个生意场上的难题,即使对于眼光独到的温州人也一样。“现在比较热门的是金融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可这两个行业对于温州人来说,都不适合。”周德文说。
金融行业监管力度大,让向来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温州民资“不寒而栗”;而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投入和特有门槛,又让温州人不习惯。
“温州人喜欢赚的钱是快钱,要求投资简单,要让小学文化的人也能懂。同时回报要快,一年没有15%的回报率都不好意思去说。”温州工商联的一位秘书长有一次和我聊天时说。“说温州人敢冒险,其实就是这一点,冒险带来的是高回报。”
作为移民的后代,温州人天性习惯游走四方。历史上的温州人,一直以来都是出海打鱼为生,这也造就了他们骨子里喜欢冒险的性格。周德文说过一段比较形象的比喻,他说什么是温商?就是在这个十字路口看到了绿灯,他们便会跑步冲过去;如果看到了红灯,那么他们绕道走也要走在别人前面。
法国小说家杜伽尔说:“一个障碍,就是一个新的已知条件,每一个障碍都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只要有意愿,任何一个障碍都能成为一个跳板、一个反跳的机会。”现在也有一些信号反映了这一点:这几天,陆续有一些境外招商团如德国、意大利、伊拉克等,奔赴温州。他们满腔热情地想让这些温州老板们,去自己的国家投资。
这对于他们又会是一个契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