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文博会演绎经济大戏 文化产业成义乌新名片
发布时间:2010-04-24 08:41:13
4月20日,新建成的义乌国际博览中心人流如潮,为期3天的2010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这是义乌文博会在升格为国家级展会后的首次亮相。与此相应,本届文博会也首次由文化部、省政府联合主办,省文化厅、省文化行业促进会、义乌市共同承办。
一张普普通通的纸,绘上民俗文化图案后身价倍增;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经过艺术雕琢后就能卖出堪比玉石的价格……从2006年起至今,一年一度的文博会就像一出精彩演绎的文化经济大戏。让观众感叹不已的,不仅仅是琳琅满目的文化商品,更是小商品嫁接“文化”后所产生的巨大魅力。
异军突起
文化产业作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怎样通过市场化、商品化的方式,提升和壮大文化产业的实力,也由此成了义乌亟需在实践中解决的难题。
为此,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义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结合文博会这个文化展示交流的载体,积极培育和发展符合本地特色、顺应市场需求的文化产业,形成了“主体产品突出,产品种类繁多,生产经营并举,出口增势强劲”的特点。
政府有形之手的大力助推,和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和资本优势一起,让义乌文化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呈现出“异军突起”之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文化产业生产销售总值已超过1000亿元,其中核心类文化产品总值达200多亿元,生产经营单位1万余家,从业人员30万人,形成了以印刷包装业、文教体育用品、框画工艺品、年画挂历、制笔业、娱乐业等六大优势行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群,成为浙江乃至全国文化产品的主要销售基地、生产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
事实上,文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义乌的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找到了一条新的渠道,更为一个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的“县级市”腾挪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但文博会的作用远不在此。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表示,希望“义乌文博会”能够抓住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再接再厉,形成国内外文化会展业的强势品牌;同时也希望“义乌模式”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能够给其他文化展会带来启迪和借鉴,加速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进程。
文化经济的相关研究表明,国家和地区越发达,文化消费比重越高,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越大。当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以后,社会对文化产品的消费会有大的突破,人均GDP越高,文化消费占的比例越大。
如今,我国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现阶段文化消费总量为7000亿元左右,而正常的文化消费应该在4万亿元左右,缺口达3万多亿元,增长空间巨大。
这就意味着,无论是义乌、浙江还是全国的文化产业,将由此迎来一个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
创意是金
文博会开幕前两天,因为怕住不到酒店,德国籍商人马瑞就比其他商人早一步赶到了义乌。
这是他第三次参加文博会。刚开始,他只是和朋友一起到义乌市场批发些日用品。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义乌有个文博会,就和朋友一起前往参加。“文博会太让我们感到意外了,有那么多文化产品聚集在一起。”马瑞说。
很快,他就发现了蕴藏在文化当中的巨大商机。第一年,他采购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些商品销往本国,马上一销而空;第二年,他采购的中国文化产品还销到了英、法等国。“文化是个好生意!”马瑞用生硬的汉语和记者说。
在义乌文博会,文化已经不再是一种好看的“标签”,而是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如今文化创意就是钱!”义乌华鸿公司董事长龚品忠说,在文具制造过程中,有时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创意就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他们企业在原先简单的木头装饰板上,画上了“狮子锁”、“玉如意”、“大红灯笼”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精美图案,增加了产品的文化内涵,使产品的文化品位大为提高,产品很快就飘洋过海,成为欧美“中国迷”们家庭装饰的俏销货。
目前,华鸿公司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画框、相框专业出口企业之一,公司90%以上的产品销往国外,年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去年底,华鸿集团又在洛杉矶成立了华鸿美国公司,并在美国申报了两个外观专利申请,为自己的文化产品直接在欧美市场打品牌、做直销作准备。
借助着文博会这个大舞台,义乌人在一次次与外界的碰撞交流中,开了眼界、换了脑筋,企业产品的文化内涵也由此越来越深,由此带来的文化附加值也越来越高。目前,义乌已成为中国文化产品外贸出口的重要基地,特别是工艺礼品、体育用品、文具、画框等深受外商青睐,远销欧美。
文化大集
4月20日上午9时30分许,在简短的开幕式之后,来自海内外的专业观众便纷纷涌进义乌国际博览中心。美轮美奂的文化产品让现场观众留连忘返,许多专程赶来的外商更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展览一开始,法国籍商人威特就直奔义乌动漫文化创意展区。威特是法国某大型超市的负责人,这次已经是连续第5次参加文博会,每次他都是专程从巴黎赶到义乌,然后下好订单回去。“这里有太多我们需要的东西,每次来这里,都不会失望。”他一边走一边说,一边认真地询问、记录着展位上各类动漫玩具的型号和价格。
据组委会反馈信息统计,本次展览共有2369个国际标准展位、8万人的国内外采购大军,日本、德国、韩国等11个国家的6000余名外商参展,创下了外商参展人数新高。
文博会为何能有如此大的魅力,让五湖四海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背靠国际化小商品市场的独特优势,突出文化产品的交易特性,这是文博会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义乌市委书记黄志平说,和国内其他文化展览着重展示文化产业发展成果不同,义乌文博会自2006年举办以来,始终坚持以产品交易为主的展会定位。而背靠义乌这个享誉海内外的国际小商品市场城,文博会从一开始就有着独特的国际化气息,许多参展商把它称为“具有附加值的展会”,都想通过文博会这个大平台,将文化产品卖到全球各地。
如今,虽然在全国各种类型的文化类展会中,义乌文博会是唯一不在省会或沿海城市举办的文化产业博览会,但它却成了目前国内外知名的国际性文化展会,成了国内文体行业唯一的外贸主导型展会,每届文博会的外贸成交额都占到了总成交额的60%,被誉为“中国文化行业首席国际贸易平台”。而由于其独特的市场优势和旺盛生命力,文化部今年还首次决定参与主办文博会,不但将其提升为国家级展会,还将其确定为文化部重点扶持的四大文化展会之一。
背靠市场,善卖“文化”,这正是义乌文博会从产生到发展壮大的内在逻辑。
正因为如此,即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阴影远未散尽的2009年,义乌文博会仍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一年,共有来自国内24个省市以及韩国、美国、德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683家企业和68206名专业观众参展(包括4669名外商),成交额18.49亿元。而本届文博会从报名情况和参会人数来看,预计成交金额将超过20亿元以上。
文化产业,义乌新名片
义乌的文化产业经历了艰难初创、起步发展和迅速崛起三个阶段,现已成为商城义乌的又一张新名片。
目前,全市有文化生产经营单位(户)1万余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30万人,文化产业生产销售总值已超过1000亿元,形成了以文教体育用品业、画业、工艺品行业、年画挂历业、印刷包装业、制笔业、娱乐业等几大优势行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成为全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生产、销售基地之一,并涌现了华鸿、百思得、金鹰、宾王等一大批龙头文化企业。同时,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全市文化产业的整体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持续扩大,市场外向度大幅度提升,目前全市的文化产品平均有60%出口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与其他城市或地区的文化产业相比,义乌市具有自己明显的特点。一是主体产品突出,其中印刷包装业、文教体育用品、框画工艺品、年画挂历、制笔业、娱乐业等六大产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年生产销售额占全市文化产业总量的90%;二是产品种类齐全,在义乌各批发市场和专业街中,文化礼卡、书刊、音像、书画、年画挂历、印刷制品、印刷器材以及各类文教体育用品、新兴现代办公用品等一应俱全,产品达10万余种;三是生产销售并举,目前义乌市场上约有1/3的文化商品是义乌本地企业加工生产的,从而保证了产品在质量、价格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促进了市场的持续繁荣。
当前,随着义乌文化产品生产企业实力和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义乌市也加大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与投资力度,以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和智力含量,全市文化产业正在经历一场从“卖产品”到“卖创意”的嬗变。为促进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义乌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了有关政策,设立了义乌创意园管理资金,专门成立了创意园,邀请全球创意企业入驻。目前,义乌的创意文化产业已形成以广告业、会展业、演艺业、动漫业等创意产业为新兴动力的文化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