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5-84827077 欢迎访问江苏省浙江商会官方网站!
首页 >> 浙商动态 >> 浙商动态

玉树地震百日 浙商继续探寻青海商机

发布时间:2010-07-23 10:30:03
  “西部开发已经有10年了,青藏铁路修好也有4年了,明年国家要出台‘十二五’规划,对西部地区的重视可以说是空前的,青海可能会在这个新的规划中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从青海省会西宁到玉树藏族自治州首府玉树县的路上,王继林还在盘算着冬虫夏草的成本和运费。温州商人王继林这次从杭州出发到达青海省会西宁后,稍事休息便坐上朋友的车赶去玉树。   玉树地震百日   青海商机依旧   “玉树这个地方的冬虫夏草在地震后受损应该不会太严重,我担心的是做这个生意的人太多了,可能会降低利润空间。”王继林告诉《市场导报》记者,他这次到青海主要考察玉树的冬虫夏草和格尔木的碱业产业。   和王继林结伴到西宁的另一位温州商人文德忠这次选择了考察青海的建筑业市场,重点地区就放在西宁和德令哈两地。文德忠告诉导报记者,到7月23日,刚好是玉树地震100天,所以这次如果时间上允许,他也会到玉树看看。   “玉树过了9月份就开始转冷了,今年的灾后重建没赶上,所以想去那里看看,中央决定用五年时间完成玉树灾后重建,建筑业这块市场肯定会有的。”文德忠分析说,抗震初期是活动板房等临时性设施,但之后肯定会有大量的永久性建筑。“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应该值得关注。”   导报记者在青海西宁、格尔木等地看到,不少浙商都在青海有项目。中国广厦在西宁就有项目。   王继林认为,玉树地震时,在玉树县的浙商大约有2000人,这个数字估计已经增加了。他私下分析说,玉树地震让全国人民都来关注这个地方,作为商人当然也会在关心灾难的同时关心一些商业机会。“我个人认为,至少玉树对浙商而言有了更多关注点。”   其实,在王继林之前,玉树的冬虫夏草生意早已被浙商腾挪得有声有色。有媒体报道称,今年至少有10亿浙江资本在青藏两地收购冬虫夏草。在青海西宁,导报记者也碰到了一位来自浙江的收购者,他表示,前段时间在西宁收购的浙江商人少说也有一二十个。   在冬虫夏草还没长出来的时候,在青海玉树、果洛等地,人们就开始以近乎“期货”的方式开始交易了。一些不愿意或者没人手上山采冬虫夏草的农牧民喜欢在采新季节到来之前把自己草山外包出去,从此轻松。当地居民说,喜欢玩这种交易方式的大多是浙江、广东采购商。   按照业内人士的推算,冬虫夏草从青海各地出发,运往浙江等地的话,每前进一公里,每公斤的价格大约上涨数十元。   浙商发力   三分青海民资有其一   据不完全统计,浙商在青海的投资接近千亿元规模,有10多万浙商在青海投资创业。青海省浙江企业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浙商在青海投资行业超过20个,在青海省民营资本投资中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一。   据青海省浙江企业联合会会长胡丁升介绍,改革开放后,许多浙江籍人员和企业家走出家乡来到了青海,他们在将大量的资金投向青海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浙江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带到了青海。经过多年的发展,他们创办的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浙江东阳三建在青海已经扎根多年,在西宁街头,经常能看到东阳三建的工地和项目,当地人表示这是西宁最大的建筑商之一。西宁的房地产市场从1998年开始启动,当时房价每平方米1100元左右。几年中一直上涨很缓慢,到2005年房价每平方米还只在2000元以内。从2006年开始,随着当地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和居民居住观念的转变,房产需求量快速增加,曾一度出现商品房供不应求的状况。西宁的房价开始加速上升,目前的均价超过每平方米3000元,在3000至5000元左右,在省会城市当中仍属于“房价洼地”。东阳三建、中天建设等浙江企业瞄准了机会,经过几年的发展,在当地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口碑。   青海昂大实业集团从10多年前就开始在青海投资,如今已经成为一家集房地产开发、矿产资源开发、水电开发及铝合金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这家公司老总曾表示,已经把青海、把西宁当成了自己的家乡。   西部大开发十年   青海浙商新布局   早在十年前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之时,不少浙商便开始布局西部,2001年青藏铁路正式开工修建,浙商重新定义了青海的价值。   “西部开发已经有10年了,青藏铁路修好也有4年了,明年国家要出台‘十二五’规划,对西部地区的重视可以说是空前的,青海可能会在这个新的规划中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青海省浙江企业联合会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浙商对于国家战略政策的把脉是非常准的,所以新一轮发展中,青海浙商或许会有新的布局,没有在青海投资的浙商对青海也可能会更加重视。   “青海资源还是挺丰富的,所以矿产这块的投资仍被看好。”上个月考察过青海的浙商林闽铭认为,矿产资源加上柴达木盆地的循环经济试验区,可以成为浙商接下来在青海可供选择的投资方向。   青海省政府的网站也显示:“青海共发现各种矿产125种,其中54种储量居全国前l0位,9种居全国首位。特别是黄河上游的水电资源、柴达木盆地的盐湖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以及分布在全省各地的有色金属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此外,具有高原特色的农牧业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也很丰富。”   “力争到年底,新提交可供开发的大中型矿产地10处,提交5亿吨煤、1亿吨铁矿石、100万吨铜、250万吨铅锌、100吨金的资源量。”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宋建国日前这样表示。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开发青海资源的政策颁布、开发大幕拉开,资源丰富而经济落后的青海省有望改变“守着金山反受穷”的尴尬处境。   据悉,已有浙商在接洽新一轮矿产开发事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浙江企业家表示,将在柴达木北缘至格尔木市一带开发矿产。   在西宁,导报记者碰到了浙江到当地投资的徐柏成,他也提醒说,青海虽然地域辽阔,但是人口却不多,仅有五六百万人口,所以日常性消费品投资项目并不是投资青海的最佳选择,投资青海必须是要面向全国消费群体的,或者依据资源存量来选择投资项目。他认为旅游业和矿产业是不错的选择。   专家也提醒不能盲目投资新项目,更不能头脑发热乱投资。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徐剑锋提醒,西部一些产业,已初现低端重复、产能过剩的现象,因此投资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