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商:新丝路
发布时间:2012-06-21 10:23:03
在近代海上贸易兴起之前,古丝绸之路,是连绵数千年中西方商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
如今,这条丝绸之路,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她,依然充满商机,充满魅力。
虽然,古老的驼铃声,随千古商旅驼队那长长的影子,早已远去。
而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黄金通道。
据了解,今天,有数万越商在新疆“淘金”。
那么,新丝绸之路上的越商状况如何?这些“开拓者”有何经验与教训?那里有什么商机与风险?
侯丰:在疆二十年
都说乡音难改,可在约访侯丰的电话中发现,此话也不尽然。这个诸暨人的普通话,带着浓郁的新疆口音。这是在新疆生活打拼20多年来留下的烙印。
比约访时间提前半小时,记者来到位于乌鲁木齐黄金地段的一处高层写字楼。侯丰的办公室位于10楼,站在畅亮的办公室里,透过落地窗,可鸟瞰整个人民公园。
“浙江人有头脑、特勤快,还很能吃苦。当了这么多年的秘书,我从没见过我们董事长午休过,每天的行程都一项接着一项……”侯丰还没来,记者和他的秘书小秦聊起了天。对于这个诸暨人在人生地不熟的新疆白手起家,成为一个年营业额达10亿的企业的老总,地道的新疆人小秦,满是佩服。
闲聊间,侯丰快步走进了办公室,记者低头看时间,与约访时间分秒不差。他个头不高,敦实稳重,皮肤略黑,浓眉深眼窝,眉宇间竟然流露出少数民族的外形特征。
“哈哈!确实有很多人说我长得像少数民族。”侯丰对记者说。也许是乡情之故,不需寒暄,采访很快进入状态。
1991年,26岁的侯丰来新疆创业。此前,在上海从事机电业的他,在出差新疆时,发现了商机。
初到新疆,侯丰买了张详细的新疆地图,凡是有大型钢铁厂的地方,就坐长途汽车,一家家上门推销机电产品。新疆的面积相当于16个浙江省,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之间的车程漫长而颠簸,陪伴他的是苍茫的戈壁和无尽的天际线。
孤独让一颗年轻的心迅速成熟起来。侯丰初出茅庐便显示出越商的头脑,他给自己印了名片。那年头,似乎只有大人物才会有名片。终于,在库尔勒,他拿到了第一份订单,3000多元的合同,利润就有2000多元——这在当时,相当于浙江一个普通双职工家庭的年收入。
新疆是个好地方。他下定决心留下来发展。侯丰开始了机电贸易。他从上海、浙江的厂家拿来样本,晚上就在招待所昏暗的灯光下,把每个产品的性能吃透背熟,白天一家一家地跑销售……
当生意渐有起色时,他遭受一次重创。当时,为了拿到一个石油公司25万元的合同,他将手中大部分资金全都交了这个项目的订金。然而,这时正遇国家开始改革开放后的第一轮宏观调控,下订单的那个工程项目下马了。侯丰的订金全部打了水漂。
此时,侯丰展现出浙商的韧性,重头再来。经过努力,1996年,新疆的销售市场被打开了。也就在这时,侯丰敏锐地觉察到,新疆旅游开始热起来,各种五星级酒店、甲级写字楼、政府办公楼纷纷建起来,而这些设施必须要配备中央空调。
他抓住机遇,立即转行做起了中央空调,提供从设计、安装到售后的一条龙服务。供暖,在新疆民生事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创办的新疆金昊集团,承担起了全疆40%的暖通工程。
完成了从贸易到实业的转型后,5年前,侯丰又进军房地产业。如今,侯丰在新疆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名人,他不但是新疆浙江商会的常务副会长和新疆绍兴商会会长,还担任着乌鲁木齐市人大代表。
最近几天,侯丰正忙于一个大型餐饮娱乐机构的开业筹备。用他的话说,“这是又一次跨行业尝试。”
20多年“开疆拓土”,改变的不仅仅是口音,还有他的人生轨迹。侯丰在新疆的生意历程,也许能给更多欲走丝绸之路的越商一个借鉴。
贸易:边疆生意的开门砖
“要知道怎样在新疆做生意,你可以去边疆宾馆转转。”采访时,侯丰曾对记者说。冲着这话,记者又专程跑了一趟边疆宾馆。
“边疆宾馆”是俗称,其前身是始建于1973年的新疆军区第三招待所,1977年开业,承担新疆军区召开的重要会议和军内各种接待任务。如今正式的名称为边疆国际商贸城,国家二级口岸,也是乌鲁木齐年出口货物量最大的口岸。
因为有柯桥国际轻纺城这一对外贸易体,对于绍兴人来说,“外贸”并不陌生。然而到了边疆宾馆才发现,虽然都是外贸,但边疆的外贸确实不同于内地。
边疆宾馆位于乌鲁木齐延安路662号,在边疆宾馆门口,站立着不少手执一叠叠人民币的人。据介绍,那是换外汇的“黄牛”。边疆宾馆门口一些小店的装修为俄罗斯风格,广告和标牌也都是俄文。也就是从边疆宾馆门口开始,交流的“官方语言”大都转换成了俄语。
边疆宾馆主要边贸商品为服装、鞋帽、牛仔、皮草、针织、百货、五金、电器等,数期商城相加,有上万个门面。与内地的开门迎客不同,记者发现这里是“关门”做生意。商铺之间非常重视私密性,每家店铺皆放着门帘做生意,挑帘进门后发现,店主们似乎不太欢迎参观和询价。
在边疆宾馆一楼,记者找到一户浙商,这位经营鞋子的浙江人,在他的店门外接受了记者简单的访问。他说,因为怕样品被抄袭、价格被兜底,所以这里的商家采用这样的经营方式。
他还告诉记者,他的一间店面的租金为一年21万元,这算是最好的店铺了。边疆宾馆里的店面租金价格从六七万到20多万元不等。“我刚刚来新疆做生意,感觉利润还行,但货款的风险非常非常大。”这是这位浙商对于边贸生意最大的感触。
欧美市场一直是浙江出口的主要地区,金融危机之后,欧美市场的订单萎缩,给绍兴外贸企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许多企业开始拓展中亚、中东等新兴市场,而新疆正是通往新兴市场的桥头堡。
对于有外贸优势的绍兴来说,进军西部也是逐渐进入中亚、东亚和南亚等市场的重要跳板。通过这块跳板,越商既可以充分考察这部分市场,按需定制产品,也可以发现那里有更有利的要素资源。
目前,绍兴商会的会员有近200家,绍兴人约有2万余人,主要在新疆从事房地产、建材、外贸、纺织、汽配以及环保设备等贸易。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越商在新疆的创业足迹大多相似:通过贸易完成原始积累,先后遭遇各种各样的危机与机遇,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商场信誉……每一次机遇、危机都促使越商转型,新疆的越商队伍也在一次次调整、转型中壮大。
新丝路:越商的新命题
一个多月前,绍兴主办越商大会,侯丰匆匆赶来了。
对于这位在新疆20多年的越商来说,回乡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让故乡和第二故乡更好地对接,这也是很多在疆越商乃至很多浙商思考的命题。
“每次离开新疆一段时间,我都会想念那里的美食,那里的饭菜让人特别踏实。每次出差后,下飞机第一件事就是吃盘拉条子(一种新疆面食)。”已将新疆视为第二故乡的侯丰说,对于越商来说,回归并不仅仅是把工厂搬回来、资金投回来,还要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融合互动发展,也许那是更理想的一种回归。
新疆各种资源丰富,石油储量占全国30%,天然气占34%,煤碳占40%,更有大量铜、黄金、铁矿等有色金属。而浙江作为资源小省,土地、能源等要素资源都很缺乏,越商回归要符合家乡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新疆工业用电价格是0.38元/千瓦时,浙江的价格在1元/千瓦时以上,而众多浙江纺织企业可以依托新疆丰富的棉花资源优势兴办棉花加工企业,“把原料基地和粗加工基地设在新疆,产品研发、品牌建设和服务放在浙江,企业自身得到发展,两地的地方经济也得到发展,这其实也是一种回归”。一位浙商将回归视为两地的优势对接。
与此同时,不可忽视新疆明显的区域优势。新疆与中亚8个国家接壤,边贸市场不容小觑,新疆是向西开发的桥头堡。
“摸准政策脉搏,把握发展时机,是在新疆投资和建设的最重要因素,要懂政治,了解当地民情。”侯丰说。上世纪80年代,来新疆的越商大多是改革开放以后来西部艰苦创业的人群,他们白手起家,“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一分一厘地挣着辛苦钱,草根经济完成最初的原始积累。
而2005年以后,兴起的浙商包括越商进疆潮,更多的人是带着大笔的资金、技术来投资、开发。但并非每个再走丝绸之路的越商,都能满载而归,有人带回去的是经验教训。
近两年,随着浙江与新疆阿克苏的结对支援,再一次掀起了浙商进疆投资建设的热潮,同样,机遇与挑战并存。“新疆绍兴商会欢迎越商来疆,并愿意为来疆越商提供帮助,互通信息,共享关系网络。”侯丰表示。
古丝绸之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并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它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如今,这条丝绸之路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
她,依然充满商机,充满魅力,等待着越商去探索。虽然,古老的驼铃声,随千古商旅驼队那长长的影子,早已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