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5-84827077 欢迎访问江苏省浙江商会官方网站!
首页 >> 浙商动态 >> 浙商动态

浙商抉择:民资外溢大省期待浙商归来反哺家乡

发布时间:2012-07-02 09:41:32
  浙商,“你快回来”   “回乡投资”,正在成为省外浙商之间的热门话题。   这些曾经为了事业发展,如春风中四处飘零的野草一般走到哪里扎根到哪里的企业家们,从四面八方听到了来自故乡的召唤:曾经以“闯天下”扬名海内外的中国民营经济中坚力量,开始面临另外一种选择——走回去,强浙江。   新春伊始,消息灵通的省外浙商们就捕捉到了家乡的召唤信号:   2月9日,浙江省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传出消息:浙江今年开局的重点工作是要召唤浙商回乡创业。   所谓的“重点”,意味着今年浙江对这一工作的要求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所有条线部门和市县区的目标任务、考核办法、工作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将于近日下发。   事实上,更多的工作早已启动。   先是春节前,浙江省政府与29家省外浙江商会签订考核责任书,在每家商会中设立“浙江省浙商回归与引进工作联络办公室”,授权开展浙商回归和引进工作。紧接着,龙年正月初八召开的浙江省民营经济大会上,除了给民企鼓劲,9个“浙商回归投资”类项目更是在全场33个签约项目中单列,涉及资金145.1亿元。大年初十,大批浙商又赶场“世界温商大会”,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亦高喊“你快回来”。会上端出总投资4791亿元的400余个项目,76个当场签约,涉及小额贷款公司主发起人定向招投标、总部经济、交通运输、现代商贸等领域。   随后的1月31日至2月3日,由浙江省政府相关部门组成的6个慰问组奔赴浙江各地,看望慰问23位省外浙江商会会长的父母。慰问中,召唤的信号被准确传达:浙江省政府希望在外浙商在“走出去”发展的同时,积极投身到创业创新和回归发展的实践中去。   一系列的动作间,浙江前所未有地向它的游子们敞开怀抱,期冀其回归。   在经济发展形势依旧严峻的2012年,民营经济大省浙江会发出这样的信号并不奇怪:据不完全统计,在省外经商的浙江人约有600多万,海外经商者大约150万。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建立浙江商会,浙商在省外创造的经济总量要占到浙江省GDP总量的八成以上。   在2012年浙江“两会”上,浙江省省长夏宝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称,“坚持‘闯天下’与‘强浙江’有机统一,集聚浙商巨大能量,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促进‘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融合发展。”   另外一方面,部分浙商因经济形势的不景气,在外发展不顺而思回乡,也是原因之一。特别是一些海外浙商,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在外贷款和项目推进都不如以往顺利。这时候,回国发展成了最好的选择。   企业家自身的愿望亦是回归潮产生的一大原因。新疆通嘉集团副董事长陆彤亚就说,大量浙商有回归意愿,一方面是产业转移和企业家年龄的原因。大量“走出去”的浙商已经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现在已经到了产业转移和交接班的时候,特别是考虑到多个子女如何继承的问题,会选择回归。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浙江的创业环境好以及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你有情我有意,浙商回乡投资看起来不难。   此前,浙商回归的成绩已然可观。一位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浙商》记者,近年来浙商回乡投资额逐年增长,去年更是几近翻番;仅2011年一年,省外浙商回乡的投资总额已近2000亿元,到位资金达180多亿元;温州、东阳等地的回归工作做得尤其出色,堪称省内典范。   浙商回乡投什么   作为“民资外溢大省”的浙江,一直都在期待亿万浙商资本的浩荡归来。   在今年1月30日浙江省民营经济大会期间举行的浙商回归工程项目签约仪式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浙商纷纷表示愿意回乡投资,回报桑梓。当日下午,浙江部分民营企业在浙江省领导的见证下签署了33个投资项目,投资金额达到778.5亿元,其中浙商回归投资项目有9个(见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600多万名浙商在全国各地投资创业,投资额累计超过3万亿元,已成为全国最活跃的企业家群体。   然而,浙商之所以赴外创业,很大程度上正是囿于浙江的资源局限;因而,待到如今大力提倡“回乡经济”之时,浙商回乡投资什么?“浙江人经济”要通过哪些产业媒质才能落地转化为“浙江经济”?   转型升级投资先进制造业   实业是地方经济的根基,这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   在今年的全省民营经济大会上,9个浙商回归类签约投资项目中,出现了“哈兹雷特”连轧铝业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两项先进制造业项目。   “浙商有资本和品牌的优势。对于浙江来说,更看重他们回来投资的方向,是继续在房地产和虚拟经济上做文章,还是转型升级往高新产业去投入?把创新等同于高新产业,这是一个误区。其实,高新产业可以创造价值,传统产业也可以创造价值。”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吴晓波(微博)评论道。   据《浙商》记者了解,“哈兹雷特”连轧铝业项目由镇江鼎胜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杭州鼎盛轻合金材料有限公司在杭州市余杭区投资12亿元设立。公司董事长周贤海从去年开始就一直为这项技术的签约而忙碌着,“新技术的名字很特别,叫‘哈兹雷特’——鼎盛轻合金连轧铝业项目,这是当前国内罕见的新技术,一旦投入应用,将为铝加工企业扩大产能、节约成本带来巨大的规模效应”。   鼎胜集团最早起家于杭州。2003年,江苏镇江的一家国有铝加工企业面临改制,周贤海抓住机遇,由此涉入铝加工业。如今在国内的铝加工行业,鼎胜的大名无人不晓。在镇江,鼎胜集团一次性征用了1000亩土地用于企业发展,然而才使用了500亩土地时,周贤海却把部分生意转回了老家杭州来做。   对比两地的土地使用成本,无疑杭州的要高一些,周贤海又为何选择了杭州?鼎盛集团销售总监杨一兵说,企业看中的是政府的扶持力度及提供的服务,在这些方面,杭州明显占优势。   “政府对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视已经上升到了一定高度。除了当地政府一直以来给企业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外,现在浙江省政府还从破解企业融资难、投资难、创新难、盈利难等多方面给出了扶持政策。大会刚刚提出要‘进村入企’,两天后当地工商部门就派人来找企业对接了。”杨一兵说。   鼎胜能如此迅速地在杭州扎根并产出效益,余杭区政府及瓶窑镇政府在前期的土地供应及相关审批上都给出了很大的优惠。瓶窑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徐兴龙告诉记者,当时,瓶窑镇能够提供的土地只有100亩,而鼎胜要落地的一期项目就需要300亩。为此,瓶窑镇政府通过采取搬迁淘汰落后产能小企业的方式,为鼎胜的新项目建设腾出了土地。   针对这样有实力有潜力的大项目,瓶窑镇政府在土地出让方面也给予了优惠政策:招投标价格给予政府最低保护价。徐兴龙说,“要想让浙商在浙江发展得更好,帮企业降低投资成本就是一项举措。”   在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杭州鼎盛效益增长之快令人咂舌。筹建于2006年的该公司,2009年公司的进出口贸易为3000万美元,截至去年底,即增长至1.8亿美元。而杭州鼎盛如此优异的实业成绩单,也让许多浙商有意效仿,回乡从事实业投资。旅居海外多年的法国亚美杰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郭胜华告诉《浙商》记者:“我一直想回乡投资,但回来投什么?选来选去,可能性最大的还是资源类产业。因为越来越多的领域里,政府对民营资本的准入门槛开始放宽。”   商业地产深入三线城市   除了制造业项目,浙商回归类签约投资项目中的商业地产项目亦引人注目。值得一提的是,宁波时尚奥特莱斯名品城、安吉中国食博园、衢州市西区中央商业区以及中央商务区西北角城市综合体等4个商业地产项目都位于慈溪、安吉、衢州和台州等城市。   去年以来,受制于房地产宏观调控,商品房市场哀鸿遍野。嗅觉敏锐的浙江商人,迅速掉转枪头,转攻商业地产。在回乡投资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城市综合体这个被称为“城中之城”的建筑业态尤其适合浙江省内的各个县市。   以台州经济开发区城市综合体为例,该项目投资额40亿元,在此次浙江民营经济大会签约项目中排名第三。台州经济开发区外经贸局局长赵巍立坦言:“这回请浙商回来,比想象中容易。”他说,该项目投资人是天盛控股董事长林德叶,温岭人,多年以来都在南京打拼,已是南京台州商会会长。去年中秋,综合体项目一立项,赵巍立就去南京跟林德叶商谈;今年春节前,林德叶便回乡参与竞标。   “浙江作为东部沿海省份,改革开放数十年来,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1年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所以,即便是生活在三四线的小县城中的百姓,也希望能像大都市里的人们一样去消费和娱乐。而城市综合体,基本具备了现代城市的全部功能,恰恰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林德叶一语即道出了浙江省内的市场空白——尽管多数县市的房价都不低,但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的城市综合体少之又少,“在各个县市因地制宜地建一些城市综合体,培育氛围,形成商圈,这可能是行业未来的方向之一”。   同样,甘肃国芳工贸集团董事长张国芳经过投资考察和磋商洽谈,最终决定把自己的回乡投资项目聚焦在杭州市九堡镇。他的公司选择与九堡镇合作开发占地63亩、总建筑面积为14.7万平方米,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商务为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我们有信心将该项目打造成为九堡地区、乃至整个杭州城东地区一个精品化项目、地标性建筑。”张国芳说。   而在城市综合体之外的商业地产领域,“总部经济”也是回乡投资的热点。本次签约项目中,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安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将正泰太阳能全球研发及产业营运总部落户在了杭州市滨江区。   而与之一江之隔的钱江新城,浙商“总部经济”的版图更是日渐显现。中豪威尔集团1月刚入驻钱江新城的华联时代大厦,它是一家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商业、物业、营销同体运营的大型企业集团,原先总部在南京。“我们前后只用了5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企业的搬迁。”中豪威尔集团的副总裁邢建峰说。   竞相投资海洋经济   值得关注的是,在全省民营经济大会现场签约的项目中,“XXXX海洋经济”项目在项目类别中单独成列。其中,舟山万泰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投资的钓山海洋工程装备修理与改装项目,投资额达85亿元,是其中投资额最大的项目。此外还有,舟山市普陀区政府和舟山市华泰石油有限公司湖泥岛成品油中转储运销售项目等。   随着海洋经济开发热潮的到来,广阔的蓝色国土受到浙江民营企业的关注。海力生集团董事长、总经理马震洲说:“在建设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试验区和舟山群岛新区的大背景下,舟山已成为海内外竞相投资的热土。舟山打造国际物流岛,成为长江三角洲乃至亚太地区的石油交易中心、信息中心、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需要几百甚至几千家企业去完成。回乡投资的民营企业理应在浙江海洋经济的大发展中勇当主力军。”   作为本届浙商回乡投资获奖人之一的浙江 九龙山   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勤夫,堪称是回乡投资海洋经济的先行者。2006年,李勤夫作出了惊人之举,退出创业之本的服装业,倾力进军旅游产业,投资35亿元开发平湖九龙山。   与此同时,李勤夫发展邮轮、游艇产业。建成了万吨级国际邮轮码头、游艇码头及游艇会所,率先投入到浙江海洋经济建设的浪潮中,将九龙山旅游度假区建设成为杭州湾北岸加快海洋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说起回乡投资的感受,李勤夫对家乡充满感恩,他说:要是没有地方各级政府的支持、帮助,他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下一步,他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投入40多亿元,规划打造建成会员俱乐部5个,建成大众化项目2个;建设具有餐饮、娱乐、会议等综合服务功能的星级酒店4个,同时建设度假公寓等11个商住项目;形成度假区内各项设施配套完善,各功能区块良好互动格局,度假区年接待能力达500万人次。   他说:“我要将自己的成功建立在造福社会,报效桑梓上”,要穷尽毕生的精力,去开发建设九龙山,建造一个神话、一个奇迹,把这里建设成为一个东方的摩纳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