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资再拾银行梦
发布时间:2012-08-06 11:04:29
“温商银行”、“行业发展银行”胎动,代表着众多温州商人的一个梦想。
6月23日中午时分,杨嘉兴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不停地拨打着电话,重复着同样的话:“下午3点,海港大厦15楼,行业银行发起人筹备会议,请准时到……”
杨是温州鹿城城市信用社的创办人。1986年11月1日,杨嘉兴和蔡兆清等8人集资31.8万元,创办了这家中国最早的股份合作制信用社。时隔26年之后,67岁的杨嘉兴和86岁的蔡兆清,一个白鬓重新染黑,一个银发一丝不乱,重新谋划成立银行。
在城市的另一端,石家庄温州商会名誉会长吕卫国也在为发起温商银行而忙碌。
“早上刚接到有关部门的电话,说我们提交到市里的报告,领导有了批示,大意是‘打好温商品牌、利用金改契机打开一个缺口。’”这一电话让吕卫国备受鼓舞。
站在吕卫国和杨嘉兴身后的是众多有志于进军银行业的温州实业家,吕卫国号称获得了遍布在全球的温州商会的支持,能撬动16亿元资金。而杨嘉兴的阵营里包括了数十家行业协会。
他们的行动代表着众多温州商人的一个梦想。因为就在此前,中国银监会刚刚下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虽未提及允许直接设立纯民资银行,但表达了对民间资本“一视同仁”的态度,温州商人俨然看到资本进入银行经营的突破口。众多温州商人希望,借温州金改东风,他们的银行梦能梦想成真。
谋划行业发展银行
“别说先锋,敢死队我们都愿意。”杨嘉兴摩拳擦掌,本来已经醉心于“玩石头”的他,事业心因为温州金改再次焕发。他明白,这是此生银行梦的最后一次机会。
民资办银行的舞台上,杨豪兴一直是先锋。
26年前,而立之年的杨嘉兴和刚从金融领域退休的蔡兆清等8人集资31.8万元,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股份合作制信用社——温州鹿城城市信用社。
当时的鹿城城信社创造了可圈可点的业绩:成立第二年其经营利润就达到了100多万元,是当时全省53家城市信用社利润的总和。到了1988年,鹿城信用社向社会公开增资扩股,发行了总额50万元的信用社股票。
如果没有1995年的“收编”,杨嘉兴相信他们的发展不会在泰隆等商业银行之下。“泼水把孩子也倒了。”杨嘉兴叹惋而退,所有贷款笔笔收回,以“不良率为零”的成绩,为10年金融之旅画了个空心的句号。
此后的杨嘉兴“失落了十多年”,但金融的梦想仍紧箍心头。温州获批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的消息一出,杨嘉兴为之一动。第二天,他跑到杭州,在当年力挺改革的温州原市委书记董朝才的坟头,静默了50分钟。
这两个多月来,他们通过实地调查,将一份《关于组建“温州市行业发展银行”的建议》的报告递到了市政府的手中,以重点行业为切入,列出有关于银行操作的种种细则。《建议》最大特点是具体,也就是杨嘉兴所谓“实的东西”:从温州实业需求出发,民间自发的基层设计。
“目前我们已经联合了十多个行业协会参与筹备,其中有很多人都曾经提出过组建民营银行。”杨嘉兴认为,就算温州能借金改之机,在民资设立银行方面取得突破,也只能是尝试性的批复一两家。“集合大家的力量,有助于提高获批成功率。”
温商银行与两家特色银行
“温州人想办一家自己的银行,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温州金融改革给了我们力量。成立温商银行,可以说是一件多赢的好事。”吕卫国说。
这段时间,作为联络员,吕卫国不仅忙着跑经合办、金融办、银监分局等许多部门沟通,还要忙着被采访。
5月初,石家庄温州商会牵头,联合北京、沈阳、广州、南京、厦门、深圳、义乌,以及迪拜、日本、德国、希腊等地10多个实力强大的温州商会,计划抱团融资50亿元,成立一家温州现代商业控股银行(以下简称“温商银行”),打造一张世界温州人的新名片。
这则消息一经媒体报道,瞬间发酵,一下子成为温州民营企业家之间的兴奋点。
“对于打造温州人自己的银行,各地的温州商会参与热情很高。”吕卫国说,目前已经确定的国内外温州商会就有12家,而想参与该项目的温州商会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吕卫国说,如果获准创办的话,将委托专业团队开展经营活动。
从上述商会提交给市政府的报告里获悉,拟组建温商银行的大致模式是,温商银行将是一家民营性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总部设在温州,以全国200多个温州商会为脉络铺设网点。
吕卫国说,成立温商银行还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庞大的温州商人群体。借助温州金融改革的契机,如果政府能给予更多支持和帮助,他们有信心把温商银行做好做大。
温州有关政府部门正准备筹建两家特色银行——科技投资银行与华侨银行,这成为温州金改的一大亮点。其中,华侨银行是吸纳温州庞大的外汇储备,而科技投资银行则是引导闲置资金进入科技产业。
成立这两家银行,目的是吸收民间资本进入官方系统,并且资金分流到高科技领域。比如在产业区域容纳上,在瓯江口开辟了1500亩地用于创新园区建设,预计在今年完成规划设计。
有官员认为,这实际上也是温州从传统的产业链低端提升、发展产业经济的突破口。结合相关产业,温州市拟成立总额为10亿元的“中国(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创新引导基金”。
且行且试
“温商银行”、“行业发展银行”,会揭开它的红盖头吗?
这并不是温州商人首次提出成立银行。在此之前,已经有一些进行了尝试,但遗憾的是都无果。此次温州金融改革,给了他们实现梦想的良机。
但是,对于能否拿到一个全新的“银行牌照”,由于政策不明朗,政府和民资都在“且行且试”。在此期间,温州市相关部门给出的建议是让他们先整合成一家村镇银行,然后再慢慢进行改制。对此,吕卫国表示,他们想要打造的是一家民营性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我们不曲线救国,就坚持纯民资银行。”差不多同样的意思,也从杨嘉兴口中斩钉截铁地说出,在与《浙商》记者的沟通中,吕卫国和杨嘉兴都拒绝任何国有银行的参与。
对此,温州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称,能否让民资作为主发起人设立银行,暂时不好答复。但在正在制订的金改实施细则里肯定会涉及这一内容。
的确,尽管设想十分美好,但在具体操作中,无疑还面临重重困难。
“国内筹办银行,并非有资本实力就够了。”这名金融办相关人士称。
吕卫国说,计划上交以来,对于新批一家银行,相关部门认为有点不切实际。所以,他们后来上报方案时,把“新成立一家温商银行”改成了“改地方农村合作银行组建温商银行”。即便如此,目前仍未取得任何进展。
好消息则是,温商成立温商银行的报告上报温州市政府后,温州市长陈金彪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研究项目落实的意见,并主动与上报人沟通协商。据称,“温州市经合办、金融办、银监分局等部门正积极与上述商会在温联络人商讨可行性方案。”
面对上述曲线进入银行的路径,参与设立温商银行的金华温州商会会长姜永忠颇有信心地称,温州既然是金融改革试验区,监管部门在相关政策上肯定会有倾斜,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