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暂停近5个月 浙江PE谋变 浙商失落
发布时间:2013-03-26 10:59:18
眼看着投资的5家公司迟迟无法上会,温州环亚创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旭苍最近一筹莫展,有些失落。而在2007年,胡旭苍通过东海创投涉足股权投资时,这还是一个新兴的热门行业。然而5年时间,行业的整体低迷气氛让他有些沉不住气了。
胡旭苍的状态代表着多数浙江本土股权投资公司的生存状态。IPO暂停迄今已经过去近5个月时间,再加上拟上市公司的财务核查,这背后备受煎熬的,除了800家排队的拟上市公司,还有投资这些公司的一大批PE投资机构。
困局:投项目不如买股票
不久前,杭州一家投资公司的投资人清算业绩时发现其一年的累积亏损高达60%,这意味着1000万元资金一年的亏损在600万元。并不理想的宏观经济形势,加上IPO暂停,投资资金少了一条快速退出的捷径,基金的发起人(GP)和投资人(LP)都遭遇着前所未有的盈利困局。
“本身行业在历经前两年的热潮之后就面临洗牌,但是IPO暂停加速了这一态势。”胡旭苍告诉记者。
现在的胡旭苍已经很少将精力花费在寻找投资项目上,投资仅是他的一个“副业”。“太慢了!”他感慨,5年时间里他投资的项目中IPO才上了两个项目,投资收益率远未达到他的预期。而且,与IPO形成对比的是,现如今的二级市场上同样存在大量低估值的股票。
城商行是胡旭苍眼中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前几年,温州的大小PE机构都特别钟情于金融业,尤其是参股城商行,热情高涨的结果是一级市场的投资价格也水涨船高,动辄十多倍。现在的城商行投资行情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在上市无望的情况下,一级市场的价格早就已经下降至7倍左右。就算这样,投资资金的热情仍然不会太高,因为参照二级市场价格,已经上市的宁波银行现在的市盈率估值也仅为6.8倍。
LP惜投,GP寻找项目时同样慎之又慎,行业低迷态势毕露。根据清科数据库统计,2013年2月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投资案例19起,披露金额案例15起,投资总金额6.44亿美元,总投资案例数环比下降38.7%。
“破产清算还未听说,但是行业普遍低迷进入洗牌也是一个现实。”浙江赛伯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陈斌告诉记者,当一些PE公司投资的项目无一退出,无钱可投的“壳”公司确实大量存在。但在他看来,现在还不是最糟糕的时候,今年一整年都会维持低位盘整的姿态,下半年还会继续深度洗牌。
谋变:放慢步伐投资“前移”
这种行业洗牌压力下的转型诉求,站在投资最前沿的投资经理感受最为深刻。
奔走在浙江的各个二三线城市,到处寻找具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作为投资的目标客户,杭州一家知名投资机构的投资经理刘晨告诉记者,他最近投资的几个项目无不例外地都是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一味寻找IPO项目投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的策略是要寻找高成长性的企业,收益来源是享受其高成长过程中带来的分红收益。”
行业洗牌下的投资机构,洗净铅华,也无不在寻找符合自己的新定位。投资前移,不再将目光聚焦在拟上市公司,而是静下心来在投资早期的中小企业中寻找真正的“黑马”,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投资基金的新定位。
和刘晨所在的公司不谋而合,陈斌也是带着他的投资团队回到VC时代,将关注的目光焦点集中在创新型中小企业,主要是科技创新企业。
但投资项目“前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最难的是很多项目在前期很难看清楚,而中小企业前几年经历的倒闭风波也让行业内人士心有余悸。”刘晨道出了这个行业眼下的共同困境。这种担忧导致的结果是投资步伐普遍放缓。
陈斌介绍,赛伯乐此前的定位没有改变:扎根浙江,与各地政府合作,寻找优质项目,但是投资的步伐会明显放缓,“前几年还处于浮华状态,今年是开始真正考验投资机构‘内功’的时候。”陈斌说。
幸而,洗牌后的投资业,并非只有坏消息。据行业内人士的评估,去年最高的时候一个普通项目,企业报价市盈率动辄12至15倍,现在已经降了一半。投资价格处于理性回归的路上,这给了真正手持资金的投资人一个冬季“播种”的机会。
趁着冬季加快“播种”,这是华睿投资董事长宗佩民今年为公司发展定下的一个总基调。在投资模式上,宗佩民基于现在的投资环境,也做了大胆的尝试性创新:对有前景的行业又找不到龙头企业投资的情况下,自己当大老板,从零开始创业。
“PE进入到传统产业,进入到某一个地方的传统产业,整合整个产业链,会是一个不错的方向。”宗佩民说。养殖业是他实践这一投资模式的前沿阵地。最近,他正在着手布局,从选种、饲养到后期的销售渠道等多产业链投资。“关键还是培育一支管理团队,待到几年发展成熟之后,再以并购等途径退出。”宗佩民说。
只不过,这样的投资模式,培育周期至少在3年以上,除了需要眼光,还有耐心。这在早两年投资市场浮躁、到处充斥着暴利神话的时期,多数投资机构是无心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