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5-84827077 欢迎访问江苏省浙江商会官方网站!
首页 >> 浙商动态 >> 浙商动态

“84家上海浙商会创始者仅幸存2家”引热议

发布时间:2006-12-22 14:24:15
20年前,浙商会创始会员共84家,如今只剩2家;20年,浙商会共有7任会长,其中的两位现在多方寻访都没法知道下落 这样的数字说明现实远比想象中的更严酷 可持续性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成为刚刚落幕的浙商会20周年庆最热门的话题。如果了解浙商在沪上的历程,不难理解,这些经济领域的精英何以对当前的新词汇如此敏感:20年前,浙商会创始会员共84家,如今只剩2家;20年,浙商会共有7任会长,其中的两位现在多方寻访都没法知道下落。 这个数据和浙江省工商局的统计不谋而合:据浙江省工商局统计,全省1988年以前注册的私营企业共有7260家,到目前为止还存在的只有1078家;1989年注册的私营企业共有1035家,到目前为止只剩351家。 这是大浪淘沙的时代。花旗集团(中国)经济学家沈明高因此感叹,虽然中小企业本身抗风险能力较弱,但在中国快速发展、提供了很多生存空间的情况下,这样的数字说明现实远比想象中的更严酷。 沈明高认为,造成很多民营企业“短命”的原因很多,既有外部的政治经济环境因素,也有民营自身的管理问题,但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是,目前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不够完善。 抵押贷款的悖论 相比于欧美国家的融资体系构成,中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很大的短板,缺乏一个多层次、立体的、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中国企业融资的另外一大问题是期限结构不合理,尤其是银行借款和企业债券,基本上都以短期为主,而企业往往更多的需要是中长期融资。沈明高指出,中国短期的融资和长期投资需要的矛盾,如宏观经济发生波动的话,有可能导致银行大量的信用危机。 浙商代表上海君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正茂博士,根据自己多年专业融资服务的经验总结,中国的民营企业,尤其生产型的民营企业外部融资90%以上是靠银行借款。由此,就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整个金融系统往往会存在这么两方面的问题: 对银行而言,由于中国银行业整体的风险管理能力比较弱,其放贷不得不过分依赖“第二还款来源”(即抵押物),而不是“第一还款来源”(即经营性现金流)。银行的这种过度注重“抵押物”的放贷思想,使得银行贷款功能“当铺化”。以上海为例,该区域银行房地产抵押贷款已经占到总贷款金额70%以上。一旦房地产行业发生较大的波动,银行业将危机重重。 对企业而言,银行对自身风险管理能力不自信所导致的银行贷款功能“当铺化”,又进一步恶化了民营企业融资的环境。按照上述逻辑,企业进一步发展了,必定需要获得更多的融资,要获得更多的融资必定需要拥有更多的抵押物,这其实就是一个悖论。企业的主营是生产经营,其融资主要是用来发展生产经营,而不是购买抵押物。但其矛盾焦点又在于,如果企业不购买更多的抵押物,就没法获得更多的融资用来发展生产经营。于是,一批缺乏抵押物或抵押物不足而“经营现金流较好”、财务规范、应该获得融资支持的优质企业,自然而然地被排除在银行融资体系之外了。 同时,中国当前银行贷款期限结构的不合理,又会倒逼企业不得不依赖这种银行贷款来“短贷长投”,将短期贷款用于长期资产的投资,这不但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也给银行坏账的发生埋下了导火索。 “短贷长投”加速企业死亡 在宏观调整来临的前些年,中国的信贷政策和地方土地政策比较宽松,有不少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生产制造企业为满足自身生产经营的需求,拿了土地并且建了厂房购了设备,除了自筹一定比例资金外,其余部分都是跟银行借款,但均为一年期以内的贷款。 近些年随着行业内竞争愈加激烈和原材料价格的不断攀升,生产制造企业的利润率不断下降,如低压电器、纺织、印刷等行业甚至低到5%以下。这就往往导致企业投入到固定资产上的资金,几乎不可能在短期内收回,即,一年期的贷款到期后,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还贷压力,甚至根本无法还贷。同时,一些企业的生产销售每年都在增长,这也意味着企业经营的发展也面临着一定的资金缺口压力。在上述两重压力下,有些企业老板凭借在民间市场的融资能力侥幸过关,但也是举步维艰、战战兢兢,但更多没有那么幸运的企业就因此倒闭。 最近,温州的一些服装企业、绍兴的一些纺织企业、上海的某些家具企业就因为发生上述情况,熬不过“最后的关头”,倒下了。 一些民营企业家在银行面前完全不是一种对等的关系,因为企业经常性的“贫血”苦恼,正规途径外的灰色融资方式更是五花八门,这些都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去引导和规范。 民营企业健康持续成长,需要良好的融资环境。沈明高建议,创新一些投资和融资的平台,如尽早开放企业债券融资,并可以学习日本等国家建立“主银行制度”,在企业危机时刻,不要马上“雨天收伞”。(第一财经日报:吴乐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