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太太理财团”揭密:可调配总资金上亿元
2006年3月6日,想在杭州居住买房的10余位温州妇女在参观杭州某小区。
11月25日,温州太太理财团成立现场。
“就像20年前他们担着小商品奔向全国一样,近年来,温州人再一次从故乡出发,水银泻地般长驱直入。东及上海,西抵喀什,南到芒街,北至哈尔滨,千里奔袭,攻城略地。”这是坊间广为流传的对温州炒房客的经典描述。
写这段话的人,多半使用的是男性语境。
然而,越来越多的事实在表明,在温州商人的财富神话里,女性在书写着同样的传奇。她们或开公司,或购房,或炒股票、基金、债券,甚至,她们还炒棉花、煤气,油井。她们炒一切能够用来进行商品交换的东西,她们和男人们一样气势磅礴。
2006年11月25日,一个名叫“太太理财团”的投资组织在温州成立,成员锁定温州投资团的女性成员以及男性成员的家属。而在两年前,这个团体就有了它的雏形——2004年,温州就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女性投资团体“温州太太购房团”,并且,她们南征北战,收益空前。
一个普通会员的家底
11月29日早上7时20分,温州电视台生活频道节目预报,今天温州会有小雨,但这会儿,天只是阴沉着。
58岁的缪秀英准时推出木兰牌摩托车,开往位于鹿城区的农械修配厂。这个厂她经营了30多年,虽然现在交给儿子打理,没事的时候,她还是忍不住去厂里转转。
每天早上,缪秀英和老伴在楼下点心店吃馒头、豆浆,有时会换油条。老伴老徐最爱吃的是温州馄饨,“这是全世界最好吃的馄饨”。
这辆摩托车缪秀英开了将近六年,款式变得过时,车身的漆也开始剥落,她也不以为意。从家里到厂子只有一公里路程,十几年都是这么骑过来了,要是买辆轿车,还得去考驾照,“年纪大了,学不会了”。她呵呵地笑着说。
前一天晚上,她和老徐商量,下周去长沙考察商铺,好的话就投资,看不中就当旅游。缪秀英嘀咕:“据说是市中心最好的位置,但是一平方米要一万八,太贵了,那里的经济有没有那么好啊?”
这个问题,只能缪秀英在考察后自己回答。
两年前,缪秀英就参加了温州太太购房团,关于考察商铺,她很有自己的心得:要看地段好不好,看人气旺不旺,地方经济状况如何,当地消费怎么样……她有次到江西的一个地方,项目主办方把商铺的前景说得天花乱坠,她到现场一看,铺子在郊区,人都没几个,根本旺不起来,于是她坚决摇了头。
缪秀英,温州太太理财俱乐部(即太太理财团)的成员。她的眼睛很圆,身材略胖,笑容让人想起阿福。当她走在街上,甚至不会觉得她和别的阿姨有什么区别。她穿着一件暗红色的针织套头衫,胸前的镶花掉了一颗小珠子,黑色的宽腿裤。有时,她还会穿着米黄色外套,搭配一条翠绿的毛料裤子,裤脚位置绣着纷繁的大红花。
目前她在温州市内购置了四套房产,包括住宅和商铺。其中两套给儿子和女儿的住房,已经由买时的200万元涨到了现在的300万元。
她的投资情况列表如下:
温州市龙港镇两套住房,每套110平方米,3年前花12万元购置,目前市值22万元。
江西吉安两间宾馆产权,1年前花14万元购置,预计5年后升值至27万元。
江西萍乡市中心商铺一间,今年花8万多元购置,5年后承诺返还14万元。
湖北武汉市中心两间商铺,1年前花32万元购置,预计3年后升值至43万元。
郑洁云:太太团的新生代
11月25日温州太太理财团的成立大会上,34岁的郑洁云(化名)就坐在缪秀英的前边。
郑洁云是在杭州读的书,市场营销专业大专文凭。毕业后,她回温州一家银行工作,每个月按时拿1000多元的工资,“还要看别人的脸色”,她不喜欢这样的工作,生孩子的时候索性辞职呆在家里。
先生做的是贸易公司,自家企业。儿子大了,送进幼儿园,郑洁云不想进先生公司帮忙,就要了10万元,在西山路开了一间品牌内衣店。
“女人还是要有自己的事业。”郑洁云轻轻拨着额前的碎发。她用长发夹随意束起电过的波浪长发,穿着韩国品牌安乃安的短装牛仔上衣,不说话的时候,她看上去亲切,笑起来,又透着温婉,不过,眼角显出了浅浅的鱼尾纹。
26日这天,温州一直飘着冬雨。上午11时,西山路边,一辆马自达A6靠边停稳,雨刷也停止了急切的扫来荡去。撑开一把蓝紫色的长柄伞,郑洁云的左脚先从驾驶位落下来。温州人大多喜欢名牌车,大街上到处跑着奔驰、宝马,郑洁云却喜欢日系车的轻巧,价钱也合适,“够用就好”。
内衣店装了一个又宽大又明亮又有情调的橱窗,橱窗里模特穿着一套紫色蝴蝶图案的内衣,一条闪亮的白围巾轻绕过颈。是郑洁云亲手布置的:“橱窗不仅是体现自己的审美修养,还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要精致,而不是要数量。”
做了三年,内衣店培养了一批老客户。刨去成本,郑洁云每个月都能有8000元左右的收益,先生每个月也固定给她发一万元,这些可以让她优雅地生活。
郑洁云念念不忘她在杭州的经历。2001年底,先生给她物色了一套杭州市中心的花园洋房,让她跟同学相聚时小住,买的时候花了40万元,去年,在房子每平方米涨了4000元之后,郑洁云毫不犹豫地把房子转手,赚回了一套房的钱。
卖房的经历,让郑洁云突然想起自己的专业,她觉得血液里温州人的意识苏醒了,要让钱生钱,她要学习理财。
负责温州太太理财团组织工作的《温州都市报》房产工作室主任杨章海说,像缪秀英这种五六十岁的温州太太,是两年前太太购房团的主力军。家庭企业打理得比较成功,子女入学就业问题解决了,就成为了当时家庭理财的主力。
而新成立的太太理财俱乐部成员中,像郑洁云这种30-40岁的温州太太群异军突起,她们有六七成学历都达到了大专以上,这批太太的共同特点就是“知性”,对新的理财方式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并且改变了温州太太购房团以往给人留下的素质不高的印象。
“两年来市场状况改变了,是市场行为,让温州太太们关注理财的方向也发生了变化。”杨章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