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上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妇联、市总工会、市工商局联合在市区城市广场举办绍兴市春季人力资源交流大会,尽管天公不作美,但求人若渴的用人单位还是推出了大量岗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求职者却不紧不慢,近七成岗位无人报名。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阮顺泉、副市长徐明光、市政协副主席陈伯怀到现场视察指导。
低廉劳动力时代一去不复返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交流大会共有220家用人单位推出近万个岗位,远远多于往年。不少企业更是一下子抛出了几百个岗位。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发现,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用工缺口大,尤其是制造业,用工缺口占到总缺口数的六七成。服务业也是用工缺口较大的行业,不少酒店、饭店苦寻服务员不着。
尽管不少企业喊渴,但求职者们似乎不太领情。据统计,招聘会期间进场人数7000多人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的只有2846人次,大半岗位无人问津。
“缺的不是农民工,而是待遇,是对员工的真心关爱。”市就业局有关负责人这样解释部分企业的招工难。近年来,国家推出的惠农政策,让那些劳务输出地的经济迅速发展,就业机会增多,很多农民工不再选择外出打工,即便是外出打工,对工资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到农民工总数的60%左右。相比他们的父辈,这些“80后”、“90后”们有着更远的理想。对他们来说,靠加班加点求得高工资的“老套”用人手法已没有多少吸引力,他们最关注的除了薪酬,便是企业前景和自身发展前景。此外,充足的休息天、业余文化休闲生活等也不可少。
来自河南的小董是个典型的“80后”。他原先在绍兴做喷绘设计,每月1800元的工资还是觉得不够用,就跑到温州去做业务员。因小董的父亲在绍兴工作,小董也想回到绍兴来,但在招聘会转了一圈,还是没找到中意的岗位。陪着一同找工作的小董父亲董瑞民告诉记者:“我们这一辈的人,只要工资高,吃点苦也没关系。可儿子他们这一辈,是不愿意再干些体力活了,只想做专业对口的活,还要挑规模大、信誉好、有发展前途的企业。”
“低廉劳动力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市就业局有关负责人一针见血地指出。
劳资博弈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鉴于招工难的现状,企业纷纷提高工资待遇。但绍兴很多企业是微利企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工资,企业工资水平增长速度达不到广大农民工的预期。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9年9月披露的信息,农民工月平均工资为1400元左右。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绍兴,很多企业已顺应时势发展,将月最低工资提到1500元。但对背井离乡的农民工而言,这个价位并不太理想。“最低也要有个1800元吧,这样才能在这个城市生活下去。”来自四川的小俞这样告诉记者。
招工不足,劳资博弈,逼使企业不得不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企业通过添置高科技设备,提高生产线的技术含量,减少经营中劳动力成本所占的比重,来走出招工难的困境。“员工不足,就在设备升级上下功夫吧。”一家机械企业的招聘人员说。
红黄蓝集团的招聘人员告诉记者,企业订单已排到6月份,但人手还缺200多个。“一方面多参加招聘会,争取能多招些人回来;另一方面更新设备,提升技术含量,减少用工数量。如果原先需要三四个人管的生产线现在只需一两个人管,招工难的尴尬局面也就可以缓解了。”该招聘人员说。
还有一则消息或许能带给农民工们利好:从4月1日起,浙江省调整最低月工资标准,最高一档的最低月工资标准是1100元,最低一档也有800元,处于全国前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人士表示,根据省里文件,待研究后,绍兴也将相应提高最低工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