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高成本吓退农民工 龙游35%农民留乡或到县城
发布时间:2010-03-01 09:25:59
昨天是元宵节,按惯例,很多人在家吃完这顿团圆饭后,就要收拾行囊出来打工了。但今年从正月初七开始,“用工荒”、“招工难”等字眼就见诸各大媒体,有人称,用工有缺口,一个原因是元宵没过,劳动力还没全部出来。真是如此吗?农民工为什么放慢了进城的脚步?
早报记者在上周取了衢州两个“打工村”为样本,进行独立调查,并走访了杭州一些企业,统计用工缺口,试图剖析“用工荒”背后的根源——
大城市高成本吓退农民工
龙游35%农民选择留乡或到县城打工
衢州龙游县地处浙江中西部,属欠发达县,农业人口占85%。全县每年有7万左右的人员外出打工,是劳务输出大县。
记者赴龙游县,选取了比较偏远的社阳乡大公村(人口1573人,劳动力1031名,外出打工436人)和龙洲街道官潭村(人口2400人,劳动力1200人,外出打工者700人左右),发放了400份调查问卷,了解他们的工作意向、去向和工资预期等。
在大城市打工成本太高
社阳乡大公村,位于龙游县东南,距县城30多公里。村中农舍大多依着穿村小溪而建。小溪西侧有一片明清古建筑,古朴精致,底蕴深厚,让大公村赢得了龙游县特色文化村的美誉。
不过长久以来,大公村没什么产业,唯一能创收的,就是漫山遍野的毛竹,村民收入普遍不高。几年前,村里搞过农家乐,但毕竟离县城太远,没多久就衰落了。
近年来,村里人老乡带老乡,大多数青壮年,不论男女,皆外出打工。以去年为例,全村1031名成年劳力,436人外出打工,比例达42.3%。大公村,渐成远近闻名的“打工村”。
2月24日,记者来到大公村,希望村干部能帮忙发放调查问卷,可村党总支书记朱小良却说,村里常年外出打工的人,早在正月初七前后就走了。
“少数几个人还留在家里的,就是在等待孩子开学,把家里安顿好再出去。估计元宵节后,就全部走光了。”朱小良说。
28岁的朱雷,算是少数几个还留在村里的年轻人之一。
“杭州这地方是好,可就是生活成本太高了。”朱雷说,几年前,他就在杭州延安路银泰百货一家名为“好世纪海鲜城”的餐馆当厨师。
当时朱雷的月工资是1000多元,附近的房子租不起,只能住在汽车北站一带,每天坐车上下班都得个把小时。
“太累了,干了不到一年,我就走了。”朱雷说。
这两年,他一直在省内各地打工,都觉得工资太低,生活成本太高,几年下来,没攒下多少钱。最近,他又去龙游县城参加了一次招聘会。
“我现在想不好,是去县城工作呢,还是去上海、杭州这样的大城市。”他说,大城市机会多,学到的东西也多,可攒不下钱来;县城虽然工资不如大城市,但离家近,消费低,一年能攒些钱下来。
“毕竟,年纪大起来了,要考虑的问题也多起来了,钱还是很关键的问题。”朱雷说。
35%农民工选择在本县打工
不止朱雷一个人在纠结。过高的生活成本,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对大城市望而却步。
在记者的调查中,46.5%左右的受访者选择在龙游县城或衢州打工,愿意去杭州打工的只占了9%,40%在浙江省内其他地方打工(义乌、温州居多),其余少数人在省外打工。
此外,35%在县外打工的农民工,开始选择不再出远门,而就近在县内企业就业。
“哪怕衢州市区都去得比较少,现在打工都选在县城附近。”官潭村村干部吴志华说,“我们村很多人上班,骑个电瓶车就去了。”
47岁的琚金寿是官潭村的出纳,他算过一笔账:现在在龙游县城一些企业工作,一年净收入不比在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少。
他说,在杭州,我们这些人工资顶多也就2000多元一个月,好一些就3000多元。一年下来,吃饭、喝酒、抽烟等,再扣掉往返路费,过年回家能攒下2万元就很不错了。
“现在龙游一些开发区的企业,工资也在1500元以上。”他说,“我们吃住在家,没什么开销,一年也能赚个两万元。
琚金寿说,现在在龙游农村,就是帮人打零工,一天的工资也能拿70元左右,这么一年下来,也能挣个上万元。
他说:“以前到外面去打工,也是生活所迫,其实我们农村的人,是不喜欢出远门的。现在家和在大城市挣得差不多,当然选择呆在家了。”
琚金寿说,他的侄子在杭州一家工厂打工,一个月工资1200元,工厂管住但不管吃。“一年下来,攒不了几个钱,还不如他妈做保姆赚得多。”他说。
在记者的问卷中,受访者2008年的平均工资在1650元左右,2009年的平均工资为2000元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女性受访者大多在各地做保姆,月收入也在1500-3000元不等,平均工资都要超过2000元。
县里企业多了工资也提高了
记者调查的工资数据与官方统计基本相符。龙游县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0年,龙游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仅49家,用工人数10839人,全年人均工资只有9460元;2009年,龙游县企业数达256家,用工人数25493,人均收入达到19118元,而到了今年,龙游规模以上企业已超过300家。
统计局的相关负责人分析,本地企业数量的增多和工资水平的迅速提高,让县城对打工者的吸引力大大增加。
龙游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劳力科科长陈建峰高告诉记者,龙游虽是劳务输出大县,但近几年形势却在发生微妙变化。
他说,“龙游县每年外出打工者人数约在7万左右,但近两年呈下降趋势,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工都选择了返乡就业,这一趋势在去年尤其明显。”
陈建峰透露,去年龙游县的新春招聘会,有200多家企业提供了6500多个岗位,到了今年2月21日的春季大型招聘会,现场共330余家用工单位提供1.3万余个岗位,5万多人次进场应聘。
“最后统计出来,招聘会共有9300余人签订劳动合同或达成用工意向,创下历史新高。”陈建峰说,在达成意向的求职者中,约35%左右是外出务工人员。
“许多返乡务工者和大中专毕业生都表示,近几年来龙游县社会经济发展快速,他们更愿意选择在本地就业。”他说。
自去年以来,龙游县政府各级部门就采取措施,帮助返乡民工就业。去年,龙游县教育局针对广大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和创业的需求,为务工返乡人员、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等免费开展为期1—3个月的劳动力培训,并推荐就业。
企业不寻求改变
“用工荒”会越来越严重
本地企业工资水平的提高,吸引越来越多老一辈农民工返乡。记者调查后发现,新一代的农民工,数量也在减少。
1989年出生的张武今年虽然才只有21岁,但打工经历却很丰富,已去过深圳、广州、上海等地,做过保安、宾馆服务员等,对于工作,他有自己的要求:一个月要2000元左右,还能学到东西,不是光靠力气干活。但说实话,在大城市打工赚的这点工资根本养活不了自己,更别说扎根下来。
28岁的张建丰早在6年前就和朋友在杭州经营过一家龙游特色饭店,卖兔头鸭头等特色小吃,终因房租过高,加之自己经营不善,两年亏本4万多元,不得不放弃小店,辗转其他地方继续打工,最近他选择留在家乡。
这些新一代的农民工,尤其是“85后”,年纪轻,学历相对较高,但缺乏技术,并对工资要求比较高。大多受访者担心大城市高房价、高生活成本会阻碍他们的发展,所以部分受访者选择了在成本较低的小城市打工。
陈建峰分析,老一辈农民工随着年龄增长,外出打工数量肯定下降,新一代的年轻人,总体数量不会比老一辈多,但大学毕业的比例却越来越高,因此农民工的总体数量不会增加,甚至会减少。而新一代农民工对工资待遇、福利、发展空间等方面又比老一辈要高很多,企业如果不寻求改变,“用工荒”可能会越来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