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5-84827077 欢迎访问江苏省浙江商会官方网站!
首页 >> 浙商动态 >> 浙商动态

宁波比亚迪半导体亏损调查:1.71亿的合算买卖?

发布时间:2009-12-02 10:05:27
  这是一个结果尚不明朗的赌注,巴菲特和王传福站在一边,巴菲特已经赌赢了,但是王传福暂时还没有。   初冬的傍晚天黑得早,宁波北仑港保税港区的比亚迪宁波半导体公司(原宁波中纬)依旧冒着腾腾的热气,公司墙上贴满了新员工的名字,由于人数众多,许多人还来不及办理入厂证件。大批身穿比亚迪厂服的员工走出工厂大门,投入茫茫夜色,这里有许多来自深圳的年轻工程师,他们正试图适应在宁波度过的第一个寒冷冬天。   这些员工身上,承载着王传福的野心和梦想。“王总(王传福)今年已经来看过好几回了,看得出他对我们这里的期望很高。”宁波比亚迪一位员工告诉记者。   原来宁波中纬留下的近10名台湾高管仍然管理着这个工厂的生产,而在厂房边一大片未开发的土地上,已经悄然搭起了建筑设备——这里很可能成为比亚迪电动车驱动设备的新生产线。   然而就是这家被王传福甚至巴菲特寄予厚望的工厂,近来引起了业界颇多猜测。   11月16日,有媒体报道比亚迪宁波工厂发生巨亏,随即比亚迪股份的股价一路大跌,由最高时的88元港币一路下探到64元港币。11月19日,比亚迪股份(1211.HK)发布澄清公告称,比亚迪宁波半导体有限公司(原宁波中纬积体电路)的实际亏损数额远低于有媒体报道的每月5000万的数额。截止到12月1日收盘,比亚股份大涨近10%,报收71.8港元。   资本市场似乎接受了比亚迪的解释,然而围绕其电动车战略,直到今天,这家工厂的真实状况,仍然像一个谜。   1.71亿的合算买卖?   在比亚迪并购该工厂前,宁波中纬可谓命运坎坷。   2002年,台湾留美博士冯明与蔡南雄两人来到宁波,鼓吹他们的市场理论:国家不应一味支持高档项目,忽视成熟且经济效益更好的低端市场。他们认为,当时已经略显过时的6英寸生产线虽然低端,但基础市场大,效益应该不错。   2002年初,注册于开曼群岛的中纬积体电路有限公司在宁波保税区开设了宁波中纬电路工厂,分次投资2.49亿美元,引进台积电1980年代的6寸半导体生产线,成为宁波市第一家半导体生产企业。   记者在原宁波中纬的工商资料中看到一份当年的项目可行性报告,在报告中提到的,该工厂预计年产6英寸芯片24万片,实现产值8400万美元,其中50%用于出口。   然而事与愿违,一直到宁波中纬破产,其效益最好时的月产量也仅为一万多片。   宁波保税区在一份内部分析报中指出,中纬等公司出资结构先天不足,资金链紧张,原因是注册时多以进口设备充资,货币出资很少,虽合法律规定,但造成出资结构先天缺陷,导致流动资金不足,加上其他风险,企业多资不抵债。   由于资金不足、生产线老化等原因,宁波中纬的产能一直无法有效扩大。在此期间,又发生了部分台湾高管套取公司资产的事件,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困境。   2008年下半年,宁波中纬终于资不抵债,宣布破产。2008年9月,宁波中纬正式将相关资产包括工业房地产及电子设备、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和专有技术项目转让等打包拍卖。   然而包括方正微电子、上海贝岭微电子等国内多家IT厂商在考察宁波中纬的情况后,鉴于其生产设备严重老化,均对此兴趣寥寥,其第一次拍卖以流标的尴尬局面收场。   一个月后的第二次拍卖中,比亚迪股份以1.71亿人民币的价格拍得宁波中纬厂房、设备等资产。此时,距离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入股比亚迪股份仅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工商资料显示,2008年10月23日,比亚迪以货币出资,在宁波保税区注册了“宁波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元人民币,其中比亚迪股份(1211.HK)出资1.8亿,占股90%,深圳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出资2000万,占股10%.   自此,宁波比亚迪半导体开始全面接手原宁波中纬的业务。但质疑声很快接踵而至。   “老古董”被垂直整合?   有分析认为,比亚迪所购的生产线源自台积电1980年代的二手产品,距今已有20多年历史,在国内半导体制造业可称作是“老古董”,在国内竞争力低下。   “据我所知,比亚迪在收购宁波中纬之后,劝退了许多原来的代工客户,不再以晶圆片代工为主要业务,而是正在融入到整个比亚迪的产业链当中。”半导体产业调研机构iSuppli中国分析师顾文军告诉记者,这符合比亚迪一向的“垂直整合”战略。   在此之前,王传福一向对高科技生产线嗤之以鼻。在比亚迪的IT业务中,其生产线上的设备60%都由自己开发,模式是将每一道工序分解成若干个工位,并用大量人工代替机械化生产,借此降低生产成本。在汽车生产上,比亚迪也使用了同样的方式。   比亚迪是否能用自己的方式对这条落后的生产线进行有效的改造,尚不得而知。   记者在宁波比亚迪半导体工厂了解到,目前该工厂的半导体产量已经达到每月7000片——原宁波中纬的最高月产量约为1万片。不过,这一产量相对于其它半导体厂商来说,仍然太小了。比亚迪集团内部的订单尚不足以支撑整个宁波中纬的生产线,因此目前该工厂仍然从事部分对外代工业务。   11月19日,比亚迪股份公告称,由于宁波工厂刚刚处于事业起步阶段,所以仍处于亏损状态。而关于具体亏损的数额究竟是多少,一直是外界争论的焦点,比亚迪声称,其实际亏损数额远远低于此前有报道提到的每月5000万元。   宁波比亚迪一位财务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工厂的实际亏损额远远小于外界报道的那样,该工厂目前运转一切良好,各项财务指标健康,许多原宁波中纬的老员工都选择了留下来。   顾文军分析道,由于宁波工厂已经开始整合进整个比亚迪的产业链,因此其亏损额度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不可能像外界传言的那么大。此外,由于宁波工厂收购成本很低,因此在财务上可以省掉一大笔折旧费用。   本报查阅的工商资料显示,自2002年起到2006年底,注册在开曼群岛的中纬积体电路有限公司共分7次向宁波中纬投资2.49亿美元(包含部分设备及专利出资),而比亚迪收购该工厂时,仅花费1.71亿人民币。   由于比亚迪所购得设备已有20多年的历史,因此在财务中设备折旧的平摊费用这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此外,比亚迪还获得了包括34315.72平方米的房产,以及位于宁波保税区的131054平方米的土地。   “宁波比亚迪工厂只是一个小的6寸工厂,有订单就生产,没有的话就停产,不可能产生如此巨额的亏损。”顾文军分析道,目前宁波比亚迪的成本仅为设备维护、人员费用、购买原材料的费用,可能还有一部分研发费用。   顾文军表示,如果比亚迪不把宁波生产线改造成代工业务用途,而只是用该生产线生产比亚迪集团内部需要的低端IC元器件,其生产线的改造费用就会大大降低。   王传福一厢情愿?   对于比亚迪的宁波工厂来说,另一个不确定因素在于,这条陈旧的生产线是否有能力生产出技术含量极高的电动车驱动模块,并形成稳定的产量,以降低成本。   王传福此前曾表示,宁波比亚迪半导体将来最核心的产品将是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这被认为是电动车的核心技术之一。在电动车上,IGBT的作用是交流电和直流电的转换,同时还承担电压的高低转换功能。   目前国内尚无厂家可以生产和封装这种尖端的IT组件,全部依赖进口,而电动车上使用的大尺寸IGBT目前的进口费用高达每套1万多元,这极大地阻碍了王传福降低电动车的成本。王传福曾声称,比亚迪宁波工厂生产的IGBT成本将仅为1000元人民币左右,但业内人士指出,这很可能只是他的一厢情愿。   “我们知道比亚迪收购宁波中纬后,一直希望在IGBT的研发和生产上取得突破,但这一过程,并不容易。”南京银茂微电子一位高管告诉记者——该公司由美国麻省理工的海归博士团队创办,被认为是国内研发IGBT技术水平最高的企业之一。   据他介绍,目前国内在IGBT这块的技术瓶颈主要为IGBT芯片的制造和封装工艺——尤其是在芯片制造这一环节,国内还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具备这方面的实力。   那么,目前比亚迪在这块的技术积累到底达到什么程度了呢?   上述南京银茂微电子高管指出,从技术上来说,比亚迪购买的生产线已相当陈旧,这意味着工程设计人员要根据现有的老设备进行很好的匹配,要花更多的精力去调试并选择合适的参数——这进一步加大了比亚迪研发和生产的难度。   如果比亚迪选择更新生产线,则意味着巨大的额外开支。从以往国内芯片工厂的建设造价来看,动辄花费上十亿元的成本。   “比亚迪的宁波工厂当下还只能生产一些简单的IC产品,我估计要做出符合电动车使用规范要求的IGBT模块至少要两年时间。”比亚迪微电子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比亚迪IGBT产品都来自于ABB等外国公司进口的芯片,在比亚迪微电子的深圳工厂完成封装。比亚迪IGBT产品尺寸较小,且稳定性和国外产品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用于电焊、变频器、工业控制等领域。   而电动车领域需要的IGBT产品,则完全是另外一个概念。   电动车使用的IGBT寿命要求是普通工业用IGBT产品的10倍以上。这项技术对于全世界的厂商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目前只有德国英飞凌等少数国外厂商掌握这种技术。   上述比亚迪电子的经销商表示,正在销售的比亚迪低端IGBT产品在市场上的反响也十分一般,这说明至少到目前为止,比亚迪在IGBT的生产工艺上还没有达到很好的状态。   对于比亚迪和王传福来说,宁波项目更像是一个筹码很大的赌注,一旦其核心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将大大增强其在电动车领域的竞争力,甚至可以凭借其在IGBT方面的优势,辐射其它行业。   10月16日,国际知名投行巴克莱以近10倍于巴菲特认购价的78.145港元,增持3232.75万股比亚迪股份。资本市场的追捧,使得比亚迪可以获得更多的研发投入。   不过,这一行业的特殊性在于,单纯的资金投入并不一定能够立马带来产出。   在此前,国家很早就启动了在IGBT方面的研发,中央立项并拨付的经费也已经一拨又一拨了,然而目前,国内厂商在IGBT方面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和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   “要解决IGBT的研发和生产工艺不仅仅是砸钱就能解决的,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南京银茂微电子的这位高管表示,国外对中国在这一块的技术封锁十分严格,国内的研发和制造人才也很紧缺,就连设备进口也受到层层限制,这些都可能影响比亚迪的研发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