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梦里浙江民资的困境 尽快摆脱投机者角色
发布时间:2010-01-29 13:28:17
或投资或投机,浙江人的海南淘金故事,不仅展现了海南的激荡20年,也反映出了浙江资本在这座海岛上的投资路径。
就像炒股一样,不同时间进入海南的浙江人,有人是投机者,集中做短线;有人是投资者,踏实做长线。
浙江民间资本总是会被舆论定位为“投机者”的角色。而事实上,在“投机者”背后,隐藏着的却是实体产业的投资萎缩,以及各地投资环境对民间资本的排斥和不公平待遇。
作为他们的老家,浙江各级部门则正在想办法,创造更多的环境条件,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回家”,让他们尽早摆脱“投机者”的角色困境。
重返海南
1月11日,三亚凤凰岛项目正式开盘,均价高达每平米7万元,但一期开盘的4号、5号楼,当天便销售一空。
凤凰岛曾是一个荒芜了十几年的人工岛,曾被三亚人称为“美女脸上的伤疤”。然而这道疤痕由于浙江资本的介入彻底改观。
2006年,浙江国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柴慧京第一次踏上这个人工岛,就想起4年前的迪拜之行,打造一个类似迪拜世界岛的想法浮现脑海。
当年10月,国都控股仅用了45天,便以并购形式对凤凰岛项目闪电控股,总投资额达100亿元,目标是打造南中国海的地标性建筑。
凤凰岛的出现,是浙江资本重返海南的重要标志。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宋城集团就曾在海南天涯海角圈地500多亩用于旅游地产项目,但因为遭遇危机而以失败告终。
10年前的海南地产泡沫破裂后,宋城集团董事长黄巧灵曾透露,他们一直在谋划重回海南,未果。其他浙商资本却在悄无声息地争夺海南优势土地资源。
据介绍,2005年前后,恰逢第一波山西煤矿整顿风暴,当时被称为“温州炒煤团”的资本就转投海南房地产。
就地产项目而言,目前已知的就有耀江集团、国都控股、吉利集团、中凯企业集团、中国广厦集团、美都控股、浙江二轻集团、天朗投资、华立地产、温州国光房产、浙江世贸君澜酒店集团等来自浙江的资本商。
根据来自海南省浙江商会的统计数据,海南国际旅游岛获批之前,就有十万浙商进驻海南。仅注册资本就达到了上百亿元,实际上投资运作的资金可能高达300多亿元。
当然,大量涌入海南的浙江资本中,的确存在一些游资,利用国际旅游岛等概念疯狂炒房。因此,在此次海南楼市热潮中,“温州炒房团”、“投机者”等称号,又一次被舆论当成了浙江资本的“代号”。
千亿巨资
据有关机构测算,浙江民间资本高达8000-10000亿元,仅温州人手中大约拥有6000亿元。浙江有400万省外“浙商”和100万海外“浙商”,目前已在29个省(区、市)建立了省级浙江商会。
数据还显示,全国各地浙商民营企业2008年销售收入总额已达1.95万亿元,为同期浙江GDP总量的93%、全国GDP总量的6.5%。
一直以来,土地价格、人力等成本的不断上涨,以及政策壁垒等因素,让浙江不少传统产业面临发展瓶颈,不少浙商纷纷“出逃”。而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更是让传统产业遭遇打击,不少民营企业选择抽离实业,将资金投入国内乃至国外的房地产市场,由于巨大的资金量,以及部分资金急于追逐短期利益,因而时常被舆论定位于“投机者”的角色。
然而,在经历了悲喜之后,这笔巨额的民间资本,如何更理性、更适当地使用,不仅仅是摆在浙商面前,也是摆在政府面前的新问题。
回归之路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支持浙商回归创业发展。”1月26日,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浙江将大力吸引民间资本回流。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在刚刚开幕的两会上,向浙江省人大提交了《政府应重视引导民间资本的投资》,建议制定“浙江民间投资促进法”,出台《浙江省鼓励民间投资的产业指导目录》,将引导民资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鼓励在外浙商资本回乡投资。
浙江省人大代表王利平则建议,政府可以通过降低税收、加大技术改造和财政贴息力度等经济手段鼓励民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鼓励引进海内外各类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等,以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
浙江省发改委目前也正在制定促进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资金流向,并将于今年正式出台。
省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处长徐幸说,浙江这次将在地方金融领域、固定资产投资、政府投资基金等领域加大扶持力度,“主要从市场准入,以及土地、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扶持。”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导企业投向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
浙江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2010年,全省民间投资总额将达6000亿元,同比将增长15%。
通过这些努力,或许几年后,浙江民间资本不出省就可实现快速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