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浴店、经济型酒店 杭州老牌自助茶馆转型改行
发布时间:2010-03-20 08:33:10
杭州吴山广场附近的惠民路上,开了多年的和茶馆最近悄然关门歇业,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叫“敦本堂”的足浴馆。同样在西湖边的风水宝地悄然歇业的老牌茶馆,还有环城西路上的门耳茶坊。曾经被杭州人追捧的众多自助茶馆开始转型。
老牌茶馆转型
“敦本堂”的老板就是和茶馆的老板庞颖,对于把茶楼改足浴店的举动,庞颖解释,杭州人对茶楼的要求已经不再停留在自助茶馆的层面上,所以她同时在灵隐飞来峰景区的安缦法云酒店处新开了一家档次稍高的茶馆。
在庞颖看来,足浴是新兴行业,符合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在“敦本堂”之前,庞颖本就开有一家足浴馆叫“国艺堂”,和新的“敦本堂”在同一幢楼一起营业,此前因为没想在足浴上大展拳脚,“国艺堂”的名字没有注册,但现在,庞颖打算专心做好足浴,而“国艺堂”的名字注册不下来,最后就注册了“敦本堂”。
杭州的自助茶馆开了多年,曾经很受市民们欢迎,但经营了多年茶楼的庞颖说,当大家生活品质不断提升,茶馆不能都做这一个模式了,所以她开始谋求转型。新茶馆采用的是点茶和点餐的模式,据称茶叶都是从全国各茶叶产区采购而来的,点茶最低消费为88元,点餐最低消费为158元。
门耳负责人倪闻则是因为租约到期关闭了环城西路上的“门耳茶坊”,但是他同样开在环城西路上的“门耳茶叙”名茶展卖却在继续经营,2005年至今,这个模式的名茶展卖店已经在杭州开出了7家,他的思路是从产业下游的“泡茶”转型到产业上游的“卖茶”。
盈利能力逐年下降
“其实自助茶馆盈利能力下降的趋势早已经显露出来了。”倪闻说,他在2005年就开始谋划转型,“当时业内都说看不懂,都觉得奇怪。”
事实上,开自助茶楼曾经是一个“很赚钱的行业”。杭州第一批茶馆以门耳、青藤、紫艺阁为代表,出现在1995-1996年,当时的茶位价是45元/人左右,因为毛利率高,吸引了餐饮老板转型开茶楼,逐渐形成了自助茶馆里有上百种茶点的规模,50元左右的茶+自助餐的消费标准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当年以50元为标准,自助茶楼的毛利率可以达到70%,远高于餐饮的55%。
十几年下来,房租、人工、原材料连年上涨,但是由于激烈的同质化竞争,茶馆却难以轻言提价。2007年初,杭州大部分自助茶馆打破了多年的50元价格体系,把最低茶位价上调到55元-58元。2009年底,心源等茶楼把最低茶位费上调到68元。“相比茶位费,成本涨得更快。”倪闻说,今年门耳茶坊环城西路店租约到期,业主给出的租金价格比9年前正好翻了一番,“维持过去的经营模式根本没办法盈利”。
同时,已经过了辉煌期的自助茶楼也在面临消费者“审美疲劳”的尴尬。一方面是各种休闲定位的咖啡馆、茶餐厅在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量贩式KTV、足浴、浴场都在争相推自助餐以增加服务附加值,这都和茶馆在同一个人均消费价位上抢夺客源。
茶馆开始分化
和茶馆、门耳等老牌茶馆不看好传统自助模式纷纷转型,但也有正在扩张的自助茶楼品牌。心源茶楼在杭州的第5家门店今年上半年要在城北开出。
“我们希望在今年加快扩张,靠规模优势压缩成本。”心源茶楼负责人陆总说,薄利经营已经成为自助茶楼这个业态的特性。不过,在行业洗牌的局面下,趁机扩张也成为一种思路,“杭州人对自助餐馆这种大众实惠的消费模式还是有需求的。”
“这几年萎缩的是自助茶楼,但是茶饮消费的市场并没有萎缩。”倪闻说,从过去平面的同质化竞争,向高、中、低不同定位的格局转型,是必然趋势。和茶馆负责人庞颖则觉得,接下来有竞争力的茶楼,必须要有怡人的环境,吸引真正喜欢喝茶的客人,对茶叶、泡茶的器具,甚至用来泡茶的水都极其讲究,让人品茶时真正怡情养性。
新闻附件
茶馆转型代表
2007年3月,杭州中山北路的门耳茶坊开始不接受团队预订,随后正式歇业,原址上开出了一家经济型酒店。
2007年6月,杭州保俶路上的蓝宝茶楼歇业,蓝宝茶楼在保俶路上的这块物业归茶楼所在控股公司所有,为了不浪费西湖边的风水宝地,蓝宝也变成了一家经济型酒店。
2008年初,雷锋阁茶艺馆歇业,随后成为花中城藕香居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