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5-84827077 欢迎访问江苏省浙江商会官方网站!
首页 >> 浙商动态 >> 浙商动态

12万浙商闯宁夏 不走寻常路

发布时间:2013-07-23 10:57:56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形容浙商的特质再贴切不过。浙江商人如同原上草,一落泥土就生根,一有阳光就灿烂。   起初,他们身无分文,告别亲人,出走乡关;后来,他们赚了小钱,手拎皮包,腰挂手机,携妻带儿,走南闯北;现今,他们事业兴旺,手提电脑,花费刷卡,神采飞扬。你羡慕也罢,嫉妒也罢,多数人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浙商敢想人家想不到的事,敢做人家做不了的事。   纵观浙商从商的经历,你发现他们很难束缚于一个行业,就像一句广告词“不走寻常路”,如长相忆宾馆老总马胜方,当初学的是木匠,做的是小五金、小机电产品,然后再跨行开酒店。不少人困惑,怎么他们跨行业经营怎么就像川剧变脸一样快?只能说,浙商是最有危机感的群体,他们深深懂得嘴里吃一个,手上要拿一个;口袋装一个,纸上要画一个;远处看一个,心中要想一个。   “浙商们来银投资的热情非常高。”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宁夏浙江企业家协会会长蒋方达对在浙商来宁投资给出了非常高的期许,并介绍着未来的发展计划。   这位身材高大、年纪50出头的宁夏浙商,老家浙江温岭市,如今名片上印着一长串企业名头。而早在30年前,大学刚毕业的他从温岭只身来到盐池创业,做装饰材料、开酒店,卖家具,从小工一步步干到现在身价数十亿元。   来自宁夏招商局的资料显示,改革开放30年以来,浙商在宁夏总投资已经接近1000亿元,而且近年来仍以每年超过20亿元的速度在不断上升。他们主要从事商贸、房地产开发、餐饮娱乐、能源化工、食品加工等几十个行业,创业的浙商人数多达12万人。   多数从苦力活干起   马胜方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家庭困难,常常为吃饱一顿饭而发愁。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马胜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随人学做木匠,并跟随村里组织的务工队伍走南闯北打工挣钱。1980年,23岁的马胜方首次来到宁夏,便被这里蕴藏的无限商机所吸引。于是,他每年都会来宁夏做木工,一方面是为了挣钱改善家里的生活,另一方面,细心的他在宁夏寻找着发展的机遇。   上世纪90年代初,马胜方正式来到宁夏创业,和许多来宁的浙江人一样,从销售小五金、小机电产品起步。1998年,当时身为宁夏温州商会党支部书记、常务会长的马胜方,在银川市清和街成立了宁夏圣亚机电设备成套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矿山机电设备、电缆、电线、化工、五金产品等物资的销售。至此,马胜方才算是迎来了生活事业双丰收。   与马胜方一样,1983年,身无分文的阮世忠来到宁夏。刚开始,阮世忠给一个个体户卸煤,一东风车煤给16元钱,这是阮世忠用苦力挣得的第一桶金。   16元钱在当时已经算不少了,那时候一个老师一月的工资也才30多元钱。阮世忠拿着这16元钱,像宝贝一样捧着,也像是捧着自己的未来。   做了多年的生意后,1988年,阮世忠用自己积攒的3000元钱作为启动资金,租来100多平米的营业房,和妻子一起开始了创业之路。当时银川周边经常停电,阮世忠就在铁路西花园开办了蜡烛加工铺。由于蜡烛铺着火,他又做起了小食品生意,经过4年的打拼,他成为第一位进入东环批发市场的副食品批发商。   这些创业之初大多是修鞋匠、打铁匠、裁缝等在宁浙商,凭着勤劳、智慧和勇敢,创造了一个个财富神话,现在他们所从事的领域也从传统的商贸流通向多种行业渗透。说到成功的原因,阮世忠说,浙商们不计较工作的辛劳,苦活、累活、脏活都干,善于捕捉商机,是成功致胜的法宝。   要做就做到最好   2000年,阮世忠经过长期的市场调研,创办了宁夏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农副产品的收购、加工和销售。他采取了“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首先和固原市的农民合作,发展订单农业,收购农户生产的蚕豆。   掌握了种植技术和高价收购,农户们扩大了蚕豆的种植面积。为了方便农户,阮世忠还在固原地区设立了长驻收购点,从种植、合同签订、定价、收购各个环节方便农户,维护他们的利益。这样一来,蚕豆这个特色产业很快发展起来,仅六盘山下的隆德县,蚕豆种植面积到2005年发展到6万多亩,2007年发展到了10万亩,收购价也从当初的1.4元/公斤涨到了2.7元/公斤。   2002年4月,贺兰县在县城和银川市区之间的德胜村开发建设了德胜工业园区。阮世忠又瞄准了这个机会,成了进驻这个园区最早的一家农业龙头企业。企业一期生产线投资1200万元,占地20余亩。在公司研发人员的精心开发下,生产加工的“厚生记”牌乡村豆系列产品达到了13大类20多种口味40多个规格,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营销网点。   马胜方以优质的服务和优良的产品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他的生意也越做越大。2001年,他投资600万元建立了宁夏东风电缆厂,主要生产电缆、电线,年生产能力达到生产电缆、电线18万公里。电缆厂开始生产后,很快就成为宁夏地区一家生产电缆、电线的专业厂家,而且形成了产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其电缆产品2006年就被宁夏回族自治区评为区级名牌产品。目前,在银川市的电机市场上,有80%的份额属于浙商。   信奉市场无界   虽然当时在银川生活条件艰苦,但是宁夏人淳朴的民风让阮世忠从心底里喜欢上了这个地方。马胜方和阮世忠都有自己的酒店,而决定开这个也是因为看到了银川经济大发展的前景。“来到银川经商的全国各地商家和客户越来越多。这些南来北往的朋友来银川做生意时,普遍反映当地的吃住不方便。”这使得阮世忠萌发了投资建宾馆的想法。   1999年5月,阮世忠在银川最为繁华的商业区中心地带――鼓楼西侧的工农巷建起了一座星级接待能力的宾馆:银川百盛宾馆。这为外地的客商,特别是南方客商提供了一个休息、交流和洽谈业务的场所。2005年,马胜方也瞧准了酒店这门生意,投资2840万元,接手了宁夏长相忆娱乐有限公司。经过一番改造之后,长相忆宾馆已从过去三星级的标准达到了四星级的标准。   龙盘集团董事长朱福强是干木工活起家的,2010年4月,与浙商洪菊明等人联手与宁波多家有实力企业合作,打造了辐射西北的龙盘物流城。现今,要在银川如果要购买家具,大家多会去龙盘家具装饰材料市场。朱福强开办的这个市场目前投资早已超过3亿元,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如今已经成为银川最大的家具建材流通批发市场,年交易额接近20亿元。这也带动周边不少其他市场的兴起,而其所在的兴庆区丽景南街,也被称为银川的“南金三角”。   仍然看好宁夏   2012年,“浙商回归”成为浙江省政府的“头号工程”,浙江省希望通过此举能度过艰难的产业转型升级期,并为浙江经济转型注入新的活力。   在去年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面前,浙商投资游移不定,但在4月份宁夏?浙江(杭州)投资贸易推介会上,浙商共签约54个项目,在宁总投资556.15亿元,均为区外投资,合作领域涉及新能源、煤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旅游服务、特色农业、轻工产品、商贸物流等优势产业。这也意味着宁夏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潜力让浙商所看好。   蒋方达说,虽然说浙江从去年开始了浙商回归计划,也有一部分人对这个计   划很感兴趣,但毕竟只是很少一部分人。来宁夏创业的浙商都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过来的,在这里待了几十年,也非常有感情。蒋方达说,在宁浙商对宁夏的未来期许很高,从前些年开始大银川建设,现在经济状况越来越好,而且未来的发展目标也非常清晰,投资空间和环境也越来越好,大多数人都还是想继续在这里投资、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