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引领未来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释放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立场和明确信号,回应了社会的期待和呼声。
过去40多年的改革开放,催生出一大批具有传奇色彩的浙商,创造了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奇迹,成为中国奇迹的一部分。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浩瀚征途中,浙商群体以其独特的商业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书写了一部部激动人心的创业史。随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提出,浙商的发展再次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科技创新奠定基础
回望浙江的发展历程,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其不断前行的强大引擎。浙商的崛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那时,浙江省的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轻工业和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这一时期,浙商主要依靠传统的工业模式和简单的技术改造取得成功。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这种生产模式的优势逐渐减弱,浙商企业也开始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1985年3月,《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这一决定标志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入全面展开阶段。
在科技体制改革的初期,浙江人便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的脉搏,积极投身于科技研发与技术创新之中。
1994年,万向钱潮作为中国首家乡镇企业成功上市,拉开了浙商走向资本市场的大幕,也为后续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浙商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涌现出了一批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如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它们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更在全球舞台上大放异彩。
从当初的小作坊到后来成立的大企业,浙商凭借灵活的市场机制和敢于冒险的精神,迅速积累了巨额财富。在这个时期,浙江人和浙江企业不仅在基础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更在技术应用性创新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这些成果不仅为浙商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贡献了重要力量。
进入新时代,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浙商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越来越多的浙商企业也开始将科技研发作为战略重点。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通过科技创新带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三新”经济增加值为21万亿元,相当于GDP的比重为17.36%。同年,浙江的“三新”经济增加值在全省GDP中占比高达28.1%。
2018年,吉利控股集团成立卫星科技公司时空道宇,建设了中国首个具备完整配套能力的商业卫星超级工厂,不仅可实现年产卫星500颗,且生产成本较传统卫星下降45%左右,全球组网能力可与世界顶尖水平一较高下。
在浙江,元宇宙技术打开虚拟世界大门、微观基因技术发现生命奥秘、仿生机器人技术迎来新突破、AR技术带来创新视觉体验……这些都是科技体制改革带来的风潮。
浙商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面对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浙商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未来的几年里,科技创新不仅将继续推动企业的增长,还将深刻改变整个经济结构。企业需要在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信等领域进行深耕,同时也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然而,挑战同样不容忽视。科技体制改革带来的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要求企业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如何平衡创新与成本、科技与市场,将成为浙商未来发展的关键课题。
对广大浙商来说,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深刻认识科技进步对生产力发展,和对产业变革的重大驱动作用,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浙商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厉敏建议:“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抢抓人工智能大模型带来的产业竞争力重塑的机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要大力培育未来产业,努力塑造新优势,形成发展新动能;要特别重视新生产要素的创新驱动作用,以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以数实融合为重要“突破口”,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要围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提升产业竞争力。”
从市场经济的开端到科技创新的新时代,浙商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如今,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浙商正在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挑战与机遇。在未来的征途上,我们期待广大浙商,借三中全会东风,继续发挥其独特的创新优势和市场智慧,从国家制度优势向企业制度优势传导与转化,在现代企业制度上,再造竞争新优势,引领中国经济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来源:《浙商》杂志